2016年内蒙古金融服务呈现八大亮点

魅力霍林河 1970-01-01 08:00:20

原标题:2016年内蒙古金融服务呈现八大亮点

核心提示:2016年,全区金融机构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稳健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图,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效能不断显现,金融服务日趋完善,稳增长、惠民生的作用显著增强。

亮点一:存贷款保持两位数增长,有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截至2016年11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首次突破两万亿,达21085亿元,同比增长18.6%,高于去年同期6.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007.4亿元,同比多增1660.6亿元。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181.6亿元,同比增长14.5%,高于去年同期1.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040.9亿元,同比多增241.9亿元。存贷款快速增长,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助力自治区经济又好又快稳中有进发展。

亮点二:信贷结构调整优化,中长期贷款大幅增长。

2016年,全区信贷投放持续倾斜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大幅增长,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明显加大。截至11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10578.1亿元,同比增长17.3%,快于各项贷款增速2.8个百分点。此外,信贷资源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主要投向公路、环保、生态和其他公益性项目,加强了对民生领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信贷支持。截至11月末,全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66.4%和69%,分别较各项贷款增速快51.9和54.5个百分点。

亮点三:棚户区改造项目及保障房信贷投入增加,助力低收入群体实现住房梦。

去年,国开行内蒙古分行和农发行内蒙古分行利用人民银行抵押补充贷款(PSL),有力地支持了全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截至11月末,国开行内蒙古分行和农发行内蒙古分行PSL棚改贷款余额1092亿元,前11个月,累计发放棚改贷款742亿元,新增棚户区改造贷款650亿元,占全区贷款增量的31.8%。同时,为满足低收入群体实现住房梦,去年以来,我区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保障房信贷投入。截到11月末,全区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达到1251.3亿元,比年初增加608.6亿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增速分别快于各项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84.5和52个百分点。

亮点四:个人二手房交易贷款大幅增加,有效满足群众改善型住房的金融服务需求。

去年,我区金融业积极支持群众改善型住房的金融需求,个人再交易房信贷投入大幅增加。截至11月末,全区再交易房贷款272.2亿元,比年初增加102.3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分别快于各项贷款和购房贷款49.5和51.3个百分点。

亮点五:大力推广金融创新。

去年,全区积极开展“两权”抵押试点,开辟农牧区融资抵押物新渠道。截至11月末,全区“两权”抵押贷款余额39.95亿元,共有33个旗县(区)开展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包括耕地、林权、草牧场)抵押贷款,贷款余额37亿元;有4个旗县(区)开展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贷款余额2.95亿元。

亮点六:稳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

去年以来,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49.1亿元,在扶贫再贷款的杠杆撬动作用和精准扶贫政策的信贷导向作用下,全区扶贫贷款实现较快增长。据初步统计,截至11月末,全区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882.2亿元,同比增长57.8%。

亮点七:金融服务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

一是优化信贷投向结构,力促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对于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有效支持去产能。截至去年11月末,全区金融机构采矿业和制造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5%和12.6%,分别低于全区各项贷款增速9.5个和1.9个百分点。二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助力房地产行业去库存。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落实房地产信贷政策,优先满足居民购买首套和改善型住房的信贷需求。截至11月末,除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以外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同比下降23.4%,购房贷款同比增长12.7%,购房贷款和开发贷款一增一减,房地产业信贷结构逐步优化。

亮点八:坚持发展普惠金融,助推地区经济补齐短板。

去年以来,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累计发放支小再贷款24亿元、支农再贷款61.8亿元,办理再贴现69.7亿元,加大对小微企业和涉农涉牧等弱势群体和民生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在宏观金融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去年前11个月全区新增小微企业贷款1293.7亿元,新增涉农贷款78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5%和14.8%,增速分别快于各项贷款增速16和0.3个百分点。(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