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改革:推动草原工业经济活力四射

魅力霍林河 2016-12-27 07:54:00

原标题:电价改革:推动草原工业经济活力四射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其6个配套文件,这意味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正式起航。

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大区和电力输出大区,我区精准把握电价改革机遇,统筹推进新一轮电价改革各项任务落实,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据自治区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10个月,我区工业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缓、高于全国及周边省市”的态势。

回首1年来的电价改革,内蒙古模式的价格机制已然形成,我区不仅顺利实施了蒙西地区的输配电价改革和电力多边交易,还实施了蒙东地区的大用户直接交易。

据了解,我区电力多边交易市场于2010年4月正式运行,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电力市场多边交易方案、运营规则、准入办法等制度,电量成交额度、市场主体规模,购售双方交易频次和密度均大幅增长。截至2016年10月,用户成员由最初的16家增加到559家。参加交易的用电企业涵盖了煤化工、氯碱化工、生物制药、有色金属冶炼、装备制造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优势特色的行业,发电企业均为符合国家环保政策机组。

2013年,国家发改委在总结内蒙古呼伦贝尔华能伊敏煤电公司和辽宁省抚顺铝业公司跨省区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经验的基础上,批复了我区东部地区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输配电价标准。2014年,我区会同东北能监局、国网东北分部、国网蒙东公司正式启动了蒙东地区大用户直接交易工作。2014年至2015年,国网东北电力、国网东北分部共组织28家电力用户和21家发电企业开展了大用户直接交易,累计完成交易电量117亿千瓦时。

2015年9月30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我区蒙西电网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第一个监管周期(2015—2017)输配电价准许收入和输配电价水平,并于2015年10月1日起实行。这是我国第一个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也是我国第一个按照“准许成本加准许收益”原则测算能够直接用于电力市场交易的省级电网独立输配电价,为“放开两头”、推进发电和售电价格市场化创造了必要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10月,我区蒙东电网输配电价改革正式启动,目前处于输配电价测算阶段。

“新一轮电价改革的重点是有序推进,以价格杠杆引导电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我区在推进电价改革过程中,坚持市场改革方向,有效抑制发电企业盲目投资电源项目,推动产业重组,吸引产业转移,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有力地推进了自治区工业经济健康发展。”自治区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

首先,企业用电成本进一步降低。截至今年10月,蒙西电网电力多边交易累计交易电量753.27亿千瓦时,平均降价0.074元/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55.74亿元;蒙东电网大用户直接交易累计交易电量179.4亿千瓦时,平均降价0.088元/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5.82亿元;输配电价改革通过成本监审,核减不合理供电成本,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核减的成本空间主要用于降低蒙西电网大工业电价,降价金额约26亿元,每千瓦时降低2.65分钱(含税)。

其次,通过电价改革,吸引新兴行业向内蒙古转移。我区对多(单)晶硅、云计算、蓝宝石、碳纤维、碳化硅系列、石墨电极以及稀土终端应用产品等7个新兴行业生产用电进行无限价挂牌交易,成交价进一步降低,形成了比较优势,吸引这些新兴行业向内蒙古聚集转移。此外,电价改革还拉动电力增长,化解了产能过剩。电价改革的推进有效增加了全区发电量,稳定了全区用电负荷,有效化解煤、电产能过剩,促进了税收和就业。(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永桃实习生王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