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石拐区检察院多措并举打造社会化预防工作新格局

民主与法制时报 2017-09-21 10:19:31

随着互联网在反腐工作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内蒙古包头市石拐区人民检察院利用互联网传播特点,积极推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推出了集“时+度+效”于一体的创新成果,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创新预防方式,丰富预防手段,提升预防实效,全面扩大社会化预防网络覆盖面,打造社会化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新格局,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做实、做细、做准。

检察长化身“主播”

宣讲预防职务犯罪

当传统的预防职务犯罪职能搭上“网络直播”的快车,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2017年6月的一天,石拐区某办事处一名居民主动到石拐区人民检察院投案自首——他曾为套取棚户区住房向石拐区棚户区搬迁办公室工作人员行贿。

“我是听了检察院预防网络直播大课,才下定决心投案自首的。”投案人对该院检察官说。

“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里,国家某部委项目处处长赵德汉平时生活简朴,但却是个大贪官……不止要看热闹,还要看门道,从他的故事中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在网络直播课堂上,石拐区检察院检察长马艳丽担任“主播”,从如何看待身边的腐败现象,应该吸取哪些教训,自身会不会发生腐败问题等问题入手,结合当前形势及相关案例,对如何预防职务犯罪进行深入讲解。

用网络直播进行预防职务犯罪是石拐区检察院利用互联网+进行预防工作的新举措。通过改变“预防职务犯罪大讲堂”形式,干部群众足不出户就可通过网络收看检察长讲课。这也是检察长主播宣讲的网络直播首秀。

据统计,目前已有近万人参与了“预防职务犯罪大讲堂”与网络直播及微信互动等宣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瞄准特定群体“开药方”

“预防职务犯罪要利用好信息化手段,配合适宜的时机,针对职务犯罪人的特点,瞄准特定群体‘开药方’。”马艳丽说。

为此,石拐区人民检察院走访50余家行政单位及企业,针对区情及犯罪高发领域,适时制定出台了《石拐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石拐区预防联络员工作制度》等相关制度,推动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跨越“时”空的发展。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从之前过度看重单向传播转变为以“个案预防机制”为抓手,利用“网格化预防”搭建与不同受众之间良性互动的“沟通桥梁”,从单一走向纵深,提升了该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精准度”。

同时,该院针对职务犯罪人的特点,对症下药。“通过认真分析一段时间内哪些人、哪些案件高发,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警示教育,有利于凸显成效。”该院分管预防工作的副检察长张玉兰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该院以检察长为团长的预防职务犯罪宣讲团,先后分期分批针对不同行业、系统进行预防职务犯罪宣讲126场,发放预防职务犯罪宣传册9000多份,积极宣传检察机关查办的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及阶段性成果。每年定期与行政执法单位、企业等召开预防职务犯罪座谈会,推动有关行业领域查找工作风险点,建章立制,完善制度漏洞,全力构筑预防“防火墙”。

其中,在开展2016年度职务犯罪案件调查分析中,针对行政执法人员渎职犯罪多发趋势,“检察长宣讲团”在宣讲覆盖全区的同时,把着力点侧重放在行政执法机关单位,先后走进10余家行政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以案释法活动,使行政执法干部受到教育。

惩防并举“五个一”

打造全维度预防

在查办供电局领导班子利用职权私分国有资产的职务犯罪窝案中,该院办案人员发现,涉案单位存在财务白条任意入账、监督管理“一肩挑”和薪酬制度行政化等乱象。

为帮助发案单位落实预防主体责任,该院召开了以案释法暨典型案例剖析会,通报了案件办理情况的同时,现场播放了被告人忏悔视频,对发案原因进行了剖析,并从建立预防组织、加强财经纪律等五个方面提出了预防检察建议。发案单位采纳检察机关的建议后,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度的意见和固定资产、办公用品购买管理办法等制度。

这起案例的成功办理,验证了该院一案一份悔过书,一案一份案例分析,一案一堂法制课,一案一份检察建议,一案一次回访的“五个一”个案预防机制的成效,取得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社会效果。

为打造全维度预防体系,该院升级了原有预防模式,围绕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条件和诱因以及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进行综合分析,增加了“效”果追踪“模块”。

据了解,近年来,石拐区人民检察院通过总结分析,创新理念、内容、载体、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增强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从“科学铺排”到“基础调研”,从“精准投放”到“精准定位”,从“个案”到“全局”,从“细微”到“精细”,打造出预防工作的“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