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考编到殡仪馆上班”,强化的仍是职业偏见

光明网 2021-08-30 17:59:08

原标题:“为了考编到殡仪馆上班”,强化的仍是职业偏见

“为了考编,年轻人都去殡仪馆上班了。”近日,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的浙江理工大学硕士生郝某选择回家当公务员的新闻引起热议。媒体进一步追踪发现,编制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很香”的。

“如果没有编制,你看看这些职业会有大学毕业生去做吗?”这是不少网友对大学毕业生去殡仪馆工作的跟帖评论。确实,如果不是公务员身份、事业编制,高校毕业生可能并不会选择殡仪馆的职业,但如果舆论只强调编制的吸引力而矮化这些职业,强化的仍是职业偏见与歧视。这不利于消除职业的多元,以及平等就业。

像类似殡仪馆等特殊性职业,由财政出资加强对从业人员待遇的保障(给予编制),是这类职业建设的基本措施。因此编制也就成为吸引人才选择这一职业的一部分因素。对于年轻人到殡仪馆工作,虽然我国社会一直有“待遇不低”的印象,但是缺乏对从业者的尊重。社会对这一工作还有刻板认知。就如媒体报道的这位在殡仪馆工作的年轻人,就提到“……但我觉得这是大部分人的刻板印象而已,先不论我并非一线岗位从业者,即便我在一线岗位工作,我也觉得能给予每位逝者最后的尊严,这份工作是值得被尊重而不是被另眼看待的。”

我国不少技能性工作,虽然工作待遇已经超过“白领”,却不受年轻人欢迎。一直以来,舆论呼吁要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待遇,以此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然而,从现实看,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吸引力,并没有伴随技能型人才待遇提高而同步提高。还有家长说,孩子如能读博士,即便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也比每个月去干“苦力”挣一万元强。这显然就不是待遇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了。

消除对职业的歧视和偏见,一方面要加强对职业的建设,另一方面,则需要从小就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劳动价值观教育。我国于2018年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要求基础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观。

从现实看,我国有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从小就给孩子灌输看不起某些职业的观念,诸如“不努力学习,今后就像他们一样……”“知道劳动辛苦了吧,还不好好读书!”这是对学生成长而言“有毒”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念。因此,要通过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来引导学生了解多元的社会,消除对职业的歧视,形成多元成才观,做出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选择。(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