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公安创新举措为民办实事

法治日报——法制网 2021-09-22 11:44:56

原标题:用活算术“法”答好为民“题” 包头公安创新举措为民办实事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公安局多措并举,精准发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综合运用“加、减、乘、除”法为群众办实事,确保将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勤用本领提升“加法” 答好为民办事“能力题”

为群众办事,能力是基本要求。包头市公安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不断在能力提升上做“加法”,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全市公安民警以党史学习教育促服务自觉,深入领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

市公安局认真整治基层软弱涣散问题,不断强化基层科所队党组织战斗力,坚决纠正不良风气,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升民警形象。各部门多次举办提升工作能力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及业务骨干进行专题讲座,加强理论学习和政策解读,深学悟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政策,搭建新老民警互相学习交流平台,推进形成工作理念、工作方法、优点长处、经验做法的新老传帮带风尚,不断提升为民办实事的效率和质量。教培支队在基层深入调研,按照“缺什么、教什么”的原则,及时送教下基层,全警的群众工作能力在实践中迅速成长。

妙用简化流程“减法” 答好为民办事“效率题”

秉持为民初心,包头市公安局科学安排为民办实事项目,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在办实事程序上做“减法”,减少基层群众负担,真正做到为民办事减材料、减流程、减时限、减费用,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深化包头市公安局“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涉交管、户政、治安、出入境等业务审批服务事项逐步实现“掌上办”“不见面审批”。昆区公安分局设立“24小时无人警局”,市交管支队设立“无人车管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实现群众24小时自助办理相关业务,公安业务事项办理不再受节假日限制。

围绕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市公安局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先后优化办事流程35项。在审批事项权限下放、加快推进自助办证工作等方面不断突破原有模式,简化群众办事流程,让老百姓少跑一次腿,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让数据多跑路,跑出新速度。

巧用创新服务“乘法” 答好为民办事“服务题”

心中有激情,初心永不变。近年来,包头公安聚焦作风转变,发挥创新乘数效应,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办好惠民利民实事,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全市公安机关变“休息日”为“工作日”,在全市公安业务窗口推行“六日上班,节日无休”举措;窗口单位加强和改进特殊人群服务工作,推出老年人专属通道、安排专人全程引导、提供多种缴费方式、配备服务便利设施等优化措施;一线各公安派出所纷纷上门为行动不便老人、病人上门办证,为初中升学、高中高考学生提供预约和入校统一办理证件服务;在企业厂区较多区域设立“警企服务站”,提升厂区内的见警率,加强厂区治安管理;建设覆盖城乡的智能监控平台,提升乡村振兴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部分户籍民警进驻医院便民服务点,为医护人员及产妇家属进行“一站式”户籍办理流程解读,让新生儿父母只跑一次就能轻松办理孩子户口。

善用疑难化解“除法” 答好为民办事“务实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包头市公安局不断整改工作中存在的短板,通过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解决群众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消除群众疑难事,化解群众矛盾事,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市局各单位积极开展全警大走访,开设社情民意接待点,不断畅通网络“三问”渠道,随时随地了解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改进工作短板;坚持在群众矛盾纠纷化解上做“除法”,充分利用社区民警、驻村辅警积极主动开展上门调解、灵活化解、现场解决,有针对性地消除群众之间矛盾,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在基层;推动解决全市配套手续不齐全楼盘居民落户难问题,为3700余户、9600余名群众办理了落户手续;主动建立服务企业微信群509个,吸纳企业1.33万家,解决企业各类诉求近千个;合理规划布局,最大限度施划停车位,同时推出电子无人管理停车位,解决市民出行“停车难”问题;研发在线办理养犬备案程序,破解犬类管理难题,进一步规范文明养犬行为,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通过一系列举措,包头公安全体民警将“人民至上”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刻关注群众的困难需求,主动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称心人,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中提高工作能力,夯实公安工作基础。(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万森 通讯员 范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