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作业管理为素质教育“破题”

民主与法制时报 2021-12-31 14:05:49

原标题:加码作业管理为素质教育“破题”

在政策颁布的近5个月时间内,校内校外的“双减”工作均取得了一定成效。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2021年“双减”工作情况进行介绍。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双减”政策发布后,各地各校普遍制订了比较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并建立作业公示制度。目前各所学校的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都基本达到了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已经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12月21日光明网)

此前,《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相继出台,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同时,要求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作业。

毋庸讳言,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开展教学评价和精准分析学情的重要手段。对于广大中小学生来说,完成作业是提升学习成果的重要一环。对于学校来说,布置作业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这一问题由来已久,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化的设计,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事实上,早在2017年,教育部就提出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创新作业方式,避免布置重复机械的练习;多布置科学探究式作业,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布置分层作业;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得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这为颇受关注的教育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与方案。中小学校要完善作业的管理办法,加强作业的全过程管理。但一些学校在这方面屡屡违规。如对家庭作业量化有关规定,有的学校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至于布置作业过多、让家长批改,更是备受家长诟病。作业布置乱象丛生,其原因在于作业布置不够规范,更在于教育导向出现偏差。一些学校没有对作业布置作出明确要求,反倒对于向学生硬性灌输书本知识乐此不疲,导致教师布置作业逐渐加码。

作业管理的核心要求之一,即学校有健全的作业管理机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学校要引导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积极探索优化作业管理、作业改进的路径和方法。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健全作业布置的监督机制,对学校作业进行严格管理,正视学生、家长对于学校及教师的评估反馈,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质量、面批讲解等加强督查;另一方面,作业管理需要学科统筹,体现作业的循序渐进、逻辑递进,做到各个学科体现不同的作业质量要求,避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更不应留惩罚性作业。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 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才能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吴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