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西藏小学生:爱心人士踊跃捐款捐物

魅力霍林河 1970-01-01 08:00:20

原标题:情暖西藏小学生:爱心人士踊跃捐款捐物

艺术翼家募集了大量冬衣家长们整理捐助的书籍锡小二七班参加活动的师生和家长

9月11日,本报刊发《支教老师杨早龙:请帮帮这些孩子!》,报道了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扎仁镇果组小学支教的呼和浩特小伙子杨早龙为1708名安多县小学生求助的故事。安多县位于藏北高原山川地区,海拔4700米以上,严寒干燥气候恶劣,藏族同胞占人口比重96%以上。那里的孩子缺少过冬的衣物和文体用品,杨早龙了解到安多县13所小学的基本情况后,向家乡人民发出呼吁:请帮帮这些藏族小朋友们!连日来,杨早龙的呼吁得到家乡人民的热烈回应,爱心人士的温暖行动仍在进行中。

多家企业全力支持

9月21日,内蒙古信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所长宋强将5000元现金送到本报。宋强说,这是事务所党支部全体党员的一点心意,委托记者用这些钱为西藏的小学生购买需要的物品。他说,在看到本报刊发的稿件后,内蒙古信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的党员们很感动,觉得应该用实际行动来支持杨早龙。

由于党支部成员人数较少,家庭情况各异,有的没有成家,有的孩子大了,很难收集到适合小学生穿的衣服。而宋强多次与记者联系,得知在爱心接力活动中,收集到大量物资,可是邮寄到西藏费用昂贵,捐赠的物资又多是文体用品,教具类物品较少。于是,党支部成员决定凑些钱,支持这次暖心行动。

22日下午,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孟凡星也给记者送来3000元现金。孟凡星表示,北方新报社组织的这次公益活动非常有意义,公司也想尽一份力帮助这些孩子,拿出3000元委托报社给孩子们购买所需物品。

募捐活动与爱同行

23日9时,应呼和浩特市艺术翼家少儿艺术培训机构邓老师的邀请,记者参加了她们组织的一场爱心活动。当天是邓老师和伙伴们倡议家长捐赠衣服的日子。其实,在10天前发出活动倡议后,家长们就陆陆续续地将衣服送过来了,不少衣服已经整理打包了。

报道刊发后,邓老师就打来电话询问相关情况,表示学校准备向老师和家长发出募捐冬衣的倡议。很快,学校公号上的链接被迅速转播,家长们都积极响应。

该校校长王春阳说,组织这次捐助活动,对她和孩子们是一次感动的体验。她在朋友圈发出倡议后,一位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给她留言,想捐赠小孩衣服。这位朋友是做童装生意的,他将很多崭新的儿童棉衣、羽绒服捐了出来。

王春阳说,收集的衣服都已整理打包,委托北方新报社邮寄给西藏的孩子们。另外,学校拿出1000元现金,为孩子们购买需要的物资。此外,她的一位东北朋友还发了200元红包,请她转交给记者,用于本次活动。王春阳说,每次爱心活动都是对自己、对师生的一次教育,学校会继续参加此类公益活动。

特殊主题班会

24日9时,记者参加了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锡林南路小学分校二年级七班的主题班会。班会内容是给安多县果组小学40名小学生捐赠衣物和学习用品。一大早,孩子和家长们带着捐赠物品来到学校,班主任胡建美和几名家长在楼前广场摆了一排桌子,分书信、书籍文具、衣物、鞋类等几个组。

胡健美老师告诉记者,当她把杨早龙支教和西藏小朋友们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后,孩子们都表示愿意跟西藏的小朋友做朋友。当得知果组小学二年级有7名学生时,孩子们还给每人写了一封信。老师和家长们都表示,希望跟西藏的小朋友建立起长期联系,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当日,十几包衣服、鞋子、书籍等物品收集整理完成。多名热心家长开车,与记者一道将它们送到报社。这些衣物将由内蒙古爱心之家公益协会的志愿者们分类打包,内蒙古绿纤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提供邮费寄往果组小学。内蒙古绿纤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代锋表示,他们会全力支持通过北方新报社募集来的物资收取、打包和邮寄工作。

物资陆续抵达安多县

21日,内蒙古艺术学院后勤处直属党支部的王永琴老师联系记者说,看到《北方新报》刊发的报道后,后勤处副处长郭峰向党支部20多名党员和职工发出爱心倡议。党员和职工们积极响应,已经收集了一批儿童衣物,委托北方新报社将它们送给西藏的孩子们。

连日来,有很多爱心人士和公益组织联系本报,表示想帮助西藏的小学生们。目前,内蒙古爱心之家公益协会为扎仁小学的340多名小学生邮寄了冬季衣物和文体用品;托县云中梦爱心公益协会为色务小学的56名小学生邮寄了冬季衣物和文体用品;内蒙古广播电视网络集团公司乌海分公司为岗尼小学的87名学生邮寄了羽绒服、毛毯、帽子手套及文体用品;阿拉善大润志愿者协会为多码小学的86名学生邮寄了冬季衣物及文体用品;呼和浩特市蓝哈达爱心公益协会正在为码曲小学的141名学生筹措物资;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锡林南路小学和赛罕区南门外小学的师生们为果组小学的40名学生提供帮助。另外,还有九三学社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委员会、呼和浩特紫丁香之爱公益组织正在积极组织爱心活动。

23日,杨早龙告诉记者,家乡人民邮寄的爱心物资正陆续到达各个学校,收到衣服和文具的孩子们都很开心。杨早龙为孩子们拍了一段视频并发给记者,嘱咐记者要在朋友圈中与大家一起分享。目前,那曲地区已经下雪,正是穿厚衣服的时候。

听到国庆期间记者和几名爱心人士要来果组小学,杨早龙高兴极了。他说,在西藏支教饮食习惯仍不适应,他想念家乡的月饼、馍片和奶茶粉。他还希望记者能带上呼和浩特小学生们写的书信给安多县的小学生。

国庆期间,记者将与爱心人士前往安多县扎仁镇果组小学,看望那里的师生们。如果您愿意帮助安多县的1708名小学生,请与本报记者联系,联系电话是13848196411,如果您能在邮寄和运送物资方面提供帮助,或愿意与我们同行,也请与本报记者联系。

【记者手记】

从11日刊发稿件到现在,已经记不清有多少爱心人士给报社和我打来电话,询问西藏小学生们的相关情况。读者们的热烈响应,远远超出了预期。

有位叫小乔的女孩,多次跟我联系,称她想在公司组织一次募捐,可是没能实现。她转账发来300元表达心意。她说她也有支教的梦想,但可能永远无法实现。这让我想起2015年去拉萨,在大昭寺门前看到许多从藏区一步一叩首过来朝圣的人们,我会给他们一些钱。由于语言不通,他们冲我笑,我也朝他们笑。如果自己没有勇气去实现让人敬佩的事情,但去帮助正在做的人们,也是一种满足。

我少年时代相识的闺蜜在北京,我们相约过多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却未成行。这次,她发动身边朋友支持这次爱心活动,还准备与我一起去那曲。她说资助一个藏区小朋友的梦想,这次一定要实现。

感谢全区乃至全国的好心人,也许我们心里都有一个关于西藏的梦想。梦想让人美好。那曲,十一见!(记者 查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