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口:打绿色有机牌 走特色产业路

巴彦淖尔日报 2016-08-24 00:00:00

原标题:磴口:打绿色有机牌 走特色产业路

 有机渔业养殖

有机渔业养殖。

磴口素有“七沙二山一平原”之称,乌兰布和沙漠在该县境内面积达468万亩,其中200多万亩适宜开发利用。近年来,磴口找准突破口,发挥河套平原、乌兰布和沙漠绿色无污染的优势,打绿色有机牌,做强做大农畜产品深加工基地,走绿色致富之路。

目前,磴口拥有蜜瓜、番茄、无壳葫芦籽、草鱼等17种无公害农、水产品;建成高产优质苜蓿基地1.3万亩,年产有机饲草料达17.5万吨;乌兰布和沙漠梭梭、花棒等灌木林面积达到3550亩,形成了以肉苁蓉植物为主,沙漠羊、沙漠鸡等为辅的沙生动植物种养链,并培育形成有机奶、番茄汁、植物油、葡萄酒、苁蓉保健品为主的有机农畜产品种、养、加工一体化产业链。

做大做强有机农业

提高土地产出率

近日,记者来到靳洪桥的山药基地,只见山药长势喜人、藤蔓绿似海。2013年,靳洪桥种了30亩山药。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靳洪桥的山药种植面积已达到了300亩。

靳洪桥是乌海的一名退休职工。退休之后,他来到磴口乌兰布和沙漠,看上了这里特有的沙质土壤,通过3年的考察,决定在沙漠腹地种植山药。在磴口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最终,他以3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了1200亩沙地,开始种植山药。为了让山药形成规模,走产业化发展路子,靳洪桥在山药种植上完全采用机械化作业,而且还使用了膜下滴灌技术,使山药节水增产。去年,他的山药大丰收,亩均产量达到5000斤,每亩纯收益达三四万元。下一步,他还打算发展山药深加工,仓储、物流、加工一条龙,提高山药附加值,让山药种植形成规模形成产业。

做大做强有机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今后一个时期,磴口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施补贴政策,强化科技服务,扶持企业、农户建设温室、大棚等,力争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同时,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积极调整种养结构,提升规模化水平,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积极推广测土配方等农业科技项目,力争“十三五”时期改造中低产田20万亩,完成土地整理10万亩、节水灌溉36万亩,推广番茄、优质牧草、山药、中药材等种植品种,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

该县将在农区,进一步健全农企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企业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建设原料基地等方式流转土地,争取5年内加工原料基地占总播面积的90%以上,农牧民90%的收入来自产业化。在垦区,计划加快农场体制改革步伐,积极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取股份合作、PPP等模式广泛融资,最大限度发挥好农垦土地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在沙区,依托沙业兴公司的土地流转平台,大力发展肉苁蓉、文冠果、黑枸杞等特色有机种植业,沙草产业面积达到30万亩。高标准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建成存栏10万头有机奶牛、7万头肉牛、200万只肉羊、5万口生猪、50万羽蛋禽生产基地,牲畜饲养总量达到320万头(只)。加快引进水产品深加工企业,建成水产养殖基地18万亩,年产优质水产品1.4万吨,渔业产值达到5.6亿元。

培育农畜产品品牌

提高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圣牧高科利用广袤的乌兰布和沙漠做纯天然保护屏障,有机牧草喂牛,牛粪还肥土地,种养结合,创造了良性的有机产业模式,进而打造出了有机奶的纯真品质。

目前,圣牧高科在磴口已建成18个标准化有机牧场,奶牛存栏6.5万头,有机生产线11条,日产量约650吨,今年计划产量30.13万吨。“通过牛粪还肥土地,有机饲草料基地将来能发展到40万亩,如今已建成20万亩。7年的时间,圣牧人将原来人迹罕至的沙漠变成了一座‘绿色花园’。”圣牧高科负责人杨斌说。

品牌就是市场,就是效益。依托圣牧高科等龙头企业,磴口计划培育一批新的农畜产品知名品牌,建成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标准生产基地150万亩,把磴口建设成为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同时,加大商标注册力度,借鉴五原“灯笼红”等农产品品牌化销售的模式,将华莱士、山药、火参果等特色果蔬品牌包装后进入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和实体店建设。加强农超对接,建成小食品加工园区,逐步形成农户向超市、便民店直供的流通方式,增加农牧民收入。鼓励本土企业在酿酒葡萄、石磨面粉、乳肉、保健饮品等领域创建品牌,力争建成5个特色葡萄酒庄,打造2个葡萄酒知名品牌,创建更多像“圣牧有机奶”“多多美”等自主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