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技实现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无缝对接

巴彦淖尔日报 2018-10-17 00:00:00

原标题: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技实现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无缝对接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产业兴。曾几何时,农牧业科研成果出来了,不知到哪里去试验、转化;有了创新技术,不知怎样有效地与其他技术一起集成推广使用,为农牧民带来效益。而另一方面,更多的农牧业产业化企业、规模经营者和农牧民却正在为找不到科技支撑而发愁。这正是现代农牧业科技服务中最大的瓶颈。如今,遍布河套大地的一个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打破了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在这里,农牧业科研成果被成功试验示范,农牧业实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农牧业科技链条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实现了无缝对接。

农业科技园区辐射带动——高效适用技术得到推广

金秋时节,杭锦后旗全域种植业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迎来了玉米、葵花等作物大丰收。头道桥镇联增村五组村民曹明恒今年种植的玉米个个颗粒饱满、长势喜人。曹明恒说,“能有这样的好收成,是因为示范区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将水和肥搅拌后,通过滴灌设备输送到农作物上,实现节水降耗35%,产量提高20%左右,有力地促进了土地增产、农民增收。”

走进曹明恒所在的杭锦后旗“四级联创”全域种植业绿色标准化生产试验示范区内,随处可见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田间害虫;膜下滴灌设备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土壤三参数检测设备实时检测土壤水分、盐分和温度;农业小型气象站每半个小时采集一次,可以适时在线监测气象变化;大型遥控无人机实施绿色防控……

农业优质高效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科技推广应用离不开农业园区示范。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通过建设农业综合科技示范园区集成推广高效实用新技术,农业示范园区已成为农业科技的“集散地”。

如今,全市已培育形成了临河区白脑包镇万亩甜椒高产高效科技示范园区、临河区万亩富硒小麦及麦后复种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五原县“5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试验示范项目区、乌拉特中旗花生标准化综合科技示范园区、杭锦后旗“四级联创”全域种植业绿色标准化生产试验示范区等一大批高效优质示范点,成为科技支撑农业优质高效发展的典型。

截至目前,巴彦淖尔市共建成各类科技园区及示范片区155个,其中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5个,旗县区和乡镇级示范园区、示范片140个。园区总计核心区面积6.58万亩,辐射区面积17.47万亩,涉及农户3022户、农民7774人、合作社7家、农业企业17家、种植大户121户。

园区构建技术集成体系——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临河区白脑包镇万亩甜椒高产高效科技示范园区获得了大丰收。永胜村村主任唐学忠说,“这都归功于园区内推广的各种农业新技术。去年我们这里1亩地甜椒产量也就是6000多斤,今年园区采取农业综合技术措施,每亩产量达到8000斤以上。而且品质好了,价格也高,今年一开始每斤就能卖到5毛多钱,较去年高了两毛多。”

据了解,白脑包镇万亩甜椒高产高效科技示范园区通过推广运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开沟起垄、育苗移栽、平地缩块、绿色统防统治等农业综合新技术,为增产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示范区内预计亩均增收700元左右,受益农户达到200户以上。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大力开展技术集成配套,构建了一条从耕地质量提升到高产稳产栽培、绿色技术配套、全程机械化的技术集成体系。开展玉米、小麦、向日葵三大作物新品种试验1463个、小杂粮试验11项,特色经济作物引进试验20余项。围绕“改盐增粮”“控肥增效”开展新型改良剂、调理剂、生物菌剂、纳米碳溶胶等试验示范20余项,开展新型肥料品种试验50余项次。2017年,全市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左右。

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带动下,2017年,巴彦淖尔市重点推广了玉米宽覆膜高密度栽培技术、春小麦两改三防绿色栽培技术、小麦套晚播向日葵栽培技术、玉米三优两增全程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等14项实用新技术,适用技术应用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累计带动全市农业增收6亿元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石。

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提供的驱动力日益强劲,正在为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装上动力澎湃的引擎。(鲍艳媚 张敏 郭利平 高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