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牢生命安全防护网——乌兰察布市医疗机构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

魅力霍林河 2021-01-18 08:59:00

原标题:织牢生命安全防护网——乌兰察布市医疗机构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

冬季气候寒冷,病毒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相对降低,是各类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为保障市民就医安全,连日来,乌兰察布市各医疗机构结合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及医院实际,相继加强了防控措施,全力做好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在市中心医院门诊部预检分诊点,医护人员正在引导前来就诊人员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保对每位就诊患者严格排查,正确分诊,坚决做到不漏一人。

“市中心医院通过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工作和发热门诊闭环管理,严格落实各项核酸检测要求,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院感管理,全面精准开展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演练等防控措施,来强化医疗机构的‘哨点’作用,消除安全隐患。”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鲁长胜表示,为规范和加强冬季医院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市中心医院进一步细化新冠肺炎防控各项措施,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原则,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目标要求,为可能出现的冬季疫情做好应对准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记者走访全市多家医院发现,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沿阵地,各院除严格执行就诊实名制、患者家属进入院区主动出示“健康码”、全程佩戴口罩等制度外,均对住院患者实施“一患一陪护”,并全面禁止固定陪护人员之外的人员探视、禁止外卖及快递人员进入病区。此外,多家医院还开通了网络预约、电话预约等多种门诊预约诊疗形式,以此在为患者就诊提供便利的同时,减轻门诊大厅内人员聚集情况,对于及早发现和报告病例、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起到了积极作用。

乌兰察布市卫健委医政医管科负责人皇甫鹏介绍,针对疫情防控需要,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民营医疗机构全部设立预检分诊点,执行24小时“绿码入院”制度。 

每个预检分诊点由1名有疫情防控经验的执业医师带领2至3名护士开展预检分诊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预检分诊800余万人次,排查发热患者3万余人次。

疫情防控中,发热门诊筛查是一道重要防线。为进一步加强发热门诊闭环管理,全市具备条件的20所二级以上医院全部设立了发热门诊,并有专业医师24小时在岗,电话保持通畅。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了发热诊室。

“我们已经对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的规范化设置进行了安排部署,将逐步实现全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设置的全覆盖。所有发热患者由预检分诊点分诊至发热门诊进行诊疗排查,并全部实行新冠病毒核酸和血常规检测,6小时内反馈检测结果,可疑患者全部留观。”皇甫鹏表示,各院发热门诊将始终保持24小时高效运转的闭环管理模式,持续加码,为当前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严守安全防线。

截至目前,全市11个旗县市区共28所医疗卫生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每日单检最大检测量可达16000份;按照1:5混检每日最大检测量可达80000份;按照1:10混检每日最大检测量可达160000份。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我市各医疗机构持续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现及早发现、精准防控,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有力保障。

记者了解到,乌兰察布市最大的人口基数为集宁区的38万人口,按照每日160000万人检测量,5-7天基本就可以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任务。为保证万无一失,市卫健委与第三方检测机构也签订了全员核酸检测合作协议,必要时可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协助开展检测任务。

院内感染防控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各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压力急剧增加,对此,各医疗机构均建立了院内感染控制院长负责制,全面负责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目前全市院感专职负责人员已由28人增至69人。同时建立了院感监督员制度,开展院感专项监督,有效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

疫情防控无小事,群众安康大于天。为进一步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我市各医疗机构始终发挥着“主力军”和“前哨站”作用,着力在筑牢“第一道防线”上狠下功夫,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百姓织牢生命安全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