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高效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魅力霍林河 2021-01-25 09:29:00

原标题:乌海市:高效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十三五”期间,乌海市结合耕地面积小等实际情况,大力发展以休闲采摘、轻简化栽培为主的设施农业,实现生产、生态、休闲、文化多功能并举,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助力乡村发展的振兴之路。

设施农业助农增收

室外寒风瑟瑟,位于乌达区的市绿色生态产业园的设施农业大棚里却是暖意融融。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分拣、搬运西红柿、黄瓜等蔬菜,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雨润三禾农业公司负责人柴金良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已基本形成规模,并有了一定的口碑,我们还种了几棚大花月季,以后想走观光旅游采摘的模式,打造精品农业。”

市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于2014年投资建设,作为乌海市集科技示范、创业孵化、利益联结、脱贫攻坚等功能为一体的示范项目,是我市发展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样板。目前,已有雨润三禾等3家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帮助附近农区居民、返乡大学生、贫困户150多人实现创业就业。

乌海市把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围绕葡萄种植、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进一步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依托绿色生态产业园等农业综合体,推进特色文化旅游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农区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由于耕地面积小,乌海市确定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目标。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061亩,可年产蔬菜1100万公斤左右,年产水果200万公斤左右,实现年收益约1.2亿元,已发展起一批上规模的龙头企业。

由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的同富农业专业合作社是乌海市绿色果蔬采摘项目之一。这几天,合作社智能联动温室内的8亩草莓一茬接着一茬成熟了。

记者在大棚内看到,一颗颗鲜红欲滴的红颜草莓挂在茎上,散发出香甜的气息。村民不时地穿梭在大棚内,忙碌地除草、疏果。不少市民驱车前来,在品尝本地草莓的同时,享受冬季绿色采摘的乐趣。

同富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牛尚海说:“草莓总产值在一万两千斤左右,从去年11月底成熟,能持续采摘到今年五一劳动节。”

夏季种植西瓜和甜瓜,冬季在大棚里种植草莓,同富合作社的生意越做越红火。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合作社通过引进新品种、运用新技术等手段逐渐打出了品牌,平均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多元。

智能化提质增效

乌海市加强科技引领,设施农业模式不断更新。通过建设示范基地、引进技术人才、加强职业农民培训等手段,不断鼓励引导设施农业经营主体提高技术水平、更新设施模式。目前,乌海市温室结构逐渐趋于合理,高效节水、水肥一体化、智能放风等现代农业技术在温室生产中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2020年,乌海市引入内蒙古亚葳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海南区曙光村实施高效农业产业园区项目建设,项目一期计划拟建“冬暖式”大棚120多栋,目前已建成104栋,其中13栋大棚已种植蔬菜,黄瓜、西红柿、茄子、尖椒等长势喜人,每天的产量可达1500多公斤。

记者在亚葳高效农业示范园内看到,各种高科技设备随处可见,智能放风设备、温湿度监测设备、水肥一体机给大棚穿上了一层智能外衣。在大棚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棚内各项环境数据,通过对光、温、水、肥等精准调节,实现蔬菜产量有效增长,推动乌海市走出一条由传统农业迈向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业转型之路。

亚葳高效农业示范园技术员张佃选说:“政府对园区支持力度非常大,这套智能一体化水肥一体机省工省时省力,再加上3个过滤网,它能改善水的水质,提高蔬菜的口感。”

作为村集体经济项目,依托亚葳高效农业示范园的带动作用,海南区曙光村将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拓宽农区居民的致富渠道。

此外,针对部分温室存在闲置现象,乌海市坚持试点先行,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从墙体加厚、水肥一体化配套、智能化设施配套等方面提升改造现有温室,提升闲置温室使用效率,稳步合理推进设施农业基地建设。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尊重农区居民意愿及乌海市实际,修订完善农牧业补贴政策,鼓励支持农牧业经营主体及小农户主动参与到全市设施农业发展建设中,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及群众基础。从简化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产业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在土地、水、电等基础设施方面给予优惠,放宽金融贷款抵押手续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企业,助力我市设施农业发展。

今后,乌海市将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为契机,将乌海市设施农业发展纳入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及黄河沿岸沙漠有机葡萄产业发展中,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项目支持。同时,结合乌海市农业发展实际,围绕葡萄、蔬菜两大主导产业,研究编制《乌海市万亩设施农业基地建设规划》,以规划为引领,全面推进设施农业升级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