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第一架民航客机飞上云霄

通辽日报 2018-11-29 00:00:00

原标题:通辽:第一架民航客机飞上云霄

新启用的航站楼。记者张启民摄

宽敞明亮的候机大厅。记者杨朝东摄

昔日的航站楼。(资料片)

1959年4月1日,一架“里——2”型飞机第一次从通辽飞向蓝天。首次试飞成功!人们一阵阵欢呼,由此拉开了哲盟航空事业发展的序幕。

历史不会忘记,从1959年到如今,通辽的民航事业飞速发展,几代通辽机场人用了近60年时间,实现了旅客吞吐量突破80万人次。地方政府与民航互动合作经营支线航线的做法,也被业内誉为“通辽模式”。从没有进京航班到恢复进京航班,为了表彰通辽机场的开拓进取精神,市政府拿出700多万元,用于机场候机楼改造和售票楼新建。

2015年12月31日,通辽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869550万人次,实现旅客吞吐量86.9万人次的历史性跨越。那一年,通辽机场在地区经济环境和民航发展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主动转变方式,创新思维,升级“呼通支线快线”,打造“支线快线”品牌,“云上公交”飞入寻常百姓家,惠及广大百姓,使通辽机场在可持续发展和民航大众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具特色、更加深远。2016年,通辽机场累计运营航线14条,通航城市13个,共有9家航空公司参与运营。在国内民航业整体发展趋缓的大背景下,截至12月31日,通辽机场完成运输起降9144架次,完成货邮吞吐量1471.9吨;航班平均客座率达到65.5%,民航旅客吞吐量完成710474人次。

2017年,我市稳步加密呼通快线、通辽至北京航线,增加中转航线,培养成熟航线,创新补贴方式,进一步降低财政补贴。推进霍林河机场4月正式通航,先期开通呼和浩特-通辽-霍林河航线,规划开通霍林河至天津、至沈阳航线。2017年全市民航旅客吞吐量完成83万人次,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百万人次;改扩建通辽机场、运营霍林河机场、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形成以通辽机场为中心,霍林河机场为补充,辐射带动6个旗县,连接南北、贯穿东南的多层次、开放式“米”字型航线网络。

历史不会忘记, 2005年6月,通辽机场向市委、市政府提出由地方政府出资承包经营北京-通辽航线,由国内大航空公司执飞的新思路。这一思路立即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决定拿出专项资金,采取政府包机形式培育北京-通辽航线。经过争取,2006年3月27日,由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执飞的波音737航班增加到每日一班。在日起降1100班次的首都机场,北京-通辽航线争取到了正午12点50分起飞、下午14点50分返航的黄金时段。随着我市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通辽机场原有的等级已不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由内蒙古自治区及通辽地方政府共同筹资4680万元,对机场进行扩建。工程项目包括跑道加长加宽、停机坪扩建、助航灯光、通讯导航设备、消防设施、围界等。扩建后的机场跑道由原来的1800米延长到2300米,宽度由36米拓宽为45米,停机坪面积由6000平方米增至14000平方米,可供3架波音737飞机停放。跑道主降方向设置了一类精密进近灯光系统和仪表着陆系统。不断地改造、扩建,为机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通辽民航人的士气。机场在认真分析自身优势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立足地区经济发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出了“2012年完成旅客吞吐量3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0吨,2015年完成旅客吞吐量8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00吨”和建立“三个基地”,即通用航空基地、飞行训练基地和航空货运基地的战略目标,并详细规划了航线网络、运力、市场开发等工作……所有的努力,换来的是交通的便捷,人员往来的增加,与外界沟通的紧密,经济发展的提速。

今天,一架架飞机从通辽冲向云霄,飞向四面八方,连接五湖四海,与世界无缝对接。(记者 杨朝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