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给牧民生活插上了致富的翅膀

锡林郭勒日报 2018-12-24 00:00:00

原标题:互联网给牧民生活插上了致富的翅膀

在乌拉盖管理区乌拉盖牧场布林分场,有一处外墙贴着红瓷砖、房顶扣着彩钢瓦的牧民新居格外醒目,特别是每到绿草如茵的季节,这里总会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流连忘返,这家的主人于福利也因致富有方远近闻名。

说起致富,于福利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我43岁,可以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我从小生活在草原上,目睹了牧民们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要说我有啥致富秘诀,那就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

多年来,于福利合理保护利用草牧场,把承包和租赁草场分为4个区域实行划区轮牧,严格按照草畜平衡标准控制基础母羊规模,走少养精养之路,通过乌珠穆沁羊提纯复壮、接产冬羔和早春羔,提升羊群个体质量和效益,使自家的畜牧业生产转入了早出栏、快周转的良性运转轨道。2015年,他积极响应管理区的号召,依托国家农业开发项目,投资33万元,新建标准化棚圈223平方米、储草棚204平方米、机械库38平方米。“33万元的项目,国家补贴资金22.5万元,我自筹部分才10.5万元,而且,现在不仅不用交税,每年还有2万元左右的草场补贴。我的想法就是,党和政府的政策指向哪里,我就往哪里使劲。”于福利说。

于福利是牧区接通宽带比较早的牧户,也是将现代化的监控设备较早运用到畜牧业生产的牧户。一提起互联网,于福利打开了话匣子:“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十几岁的时候我家买了黑白电视,当时附近的牧民都来我家看电视。那时候买东西也不方便,从嘎查到管理区10多公里的路,要走一个半小时。现在,通过监控设备,我们坐在家里就可以时刻看到牧场的情况,还通过互联网将草原特产销往世界各地。”于福利感慨道。

在于福利看来,互联网给牧民的生活插上了致富的翅膀,互联网时代让乌拉盖草原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享誉了国内外。尤其是在该管理区拍摄的电影《狼图腾》上映后,乌拉盖草原更是声名远播,吸引了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于福利抓住这一旅游商机,利用自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管理区促进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在自家的牧场上开起了“牧人之家”,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让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于福利在旅游点接通了宽带,游客可以尽享网络时代的便捷,尽情分享木栈道、马厩、蒙古包特色民宿、篝火、射箭、骑马等民俗旅游项目带来的愉悦。今年,他家接待游客达5300人,实现旅游收入20多万元。不仅如此,于福利还利用网络宣传旅游点、联系游客,帮助其他牧户销售羊肉,并与北京一家公司达成常年供羊协议。他说:“今年6月,盟里启动了快递下乡工程项目建设,年末将覆盖全盟90%的嘎查村。”

作为党员中心户,于福利在蒙古包活动阵地接通了互联网,运用“乌拉盖智慧党建信息服务平台”等信息化手段,打造升级版远程教育“五进蒙古包”,织密了覆盖党员群众的智慧信息服务网。在服务群众智慧化方面,于福利为周边牧户建立了人口信息、基础设施和草牧场划分等数据信息库,采集收录100余项信息。通过联通政务服务中心的多媒体查询系统,牧户可以根据办理的事项直接从网上窗口查询和预约,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牧民少跑腿。

在学习教育智慧化方面,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五,他组织周边党员和农牧户集中开展“固定党日+”活动,通过安装乌拉盖智慧党建手机App,实现网上党小组学习交流,解决农忙和交通不便带来的党员集中学习难等问题,并建成小型电子书屋,供牧民拷贝和阅读。在生产生活智慧化方面,投资3万元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在接羔保育期内实现了手机端对母羊的实时监控,提高了羔羊成活率。

于福利带领牧民们乘着互联网的东风,用辛勤的劳动朝着更加美好的生活阔步前进。(记者 乌云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