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能源公司老石旦煤矿智能化建设纪实

魅力霍林河 2021-08-09 09:20:00

原标题:乌海能源公司老石旦煤矿智能化建设纪实

地层深处,智能化采煤设备实现自主割煤;煤矿工人在井下不再手动操作设备,只需定时巡检、远程控制;井下5G网络实现全覆盖,煤矿工人配备5G防爆手机,随时可以和地面视频连线、语音通话;井下采集的所有大数据都在5G网络中快速交互链接……当下,上述智能化场景在乌海能源公司老石旦煤矿已经成为现实,矿井智能化建设正赋予采煤行业新的生机。

采煤“智能化”

地面“智联”井下

“井下工作面工作人员请注意:1号皮带机准备启动、刮板机准备启动,采煤机准备启动……”

8月5日上午,在老石旦煤矿生产指挥中心智能化调度室,机电科副科长李锋端坐在采煤机操作台前,通过通信系统向井下工作面发出工作指令。

远程控制下,井下工作面一只只待命的“机甲巨兽”舒展筋骨,严格按照指令陆续投入生产。

一时间,垂直深度400多米的地层深处机器轰鸣。长度为180米的井下工作面上,近150台采煤设备全部由传感器、摄像仪、检测仪、数据线等信息控制单元联接,它们组成智能开采的“神经系统”,精准捕捉设备的每一个细微动作,精确定位采煤机的运行位置,实时“诊断”设备的健康运行状况,通过井下38套无线基站把信息传输给“大脑”——地面生产指挥中心。

采煤机记忆截割;液压支架成组移架、自动跟机;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和液压支架等“三机”默契配合,智能联动;5G网络助力下,工作面生产参数、大数据实时采集并快速交互链接,多参数识别自动放煤……地面生产指挥中心,全景工作面系统正在无延时“直播”采煤作业过程,高清视频让井下设备运行情况一览无遗。

至此,“无人跟机、有人巡视,自主割煤为主,远程干预为辅”的智能化综放工作面成功投用,开启了老石旦煤矿智能化采煤新时代。

老石旦煤矿智能化煤矿建设项目投入资金约3.2亿元,26项建设项目已完成15项,预计今年10月全面完成建设。届时,综采工作面少人操作,掘进工作面减员提效,固定岗位无人值守和远程监控,井下重点岗位机器人巡视,洗煤厂智能联动的运行模式将全部实现,老石旦煤矿将达到Ⅲ类煤矿智能化中级水平。

脱下“黑工服”

穿上白衬衫

“16集运煤皮带运行速度过慢,请及时查看并调整。”智能化调度室综合一体化控制平台旁,井下主运输系统操控员朱慧林通过皮带运行视频发现了异常,立刻电话通知了井下值班巡检员。

身穿白衬衫的朱慧林目光如炬,视线一刻不离开电脑屏幕上的参数指标和井下生产视频。

“不用下井,每天能穿上白衬衫。”被问及智能化建设带来的变化,朱慧林不假思索地回答。

几个月前,朱慧林还是一名普通的井下皮带操作工,每天下井人工巡检运输皮带。皮带一开,煤尘大、噪音大、劳动强度也大。一个班下来,入井前穿的蓝工服变成了“黑工服”,脸上也沾满了煤面子。

“矿上发的白衬衫很少有机会穿,下井更不可能穿,不耐脏呀。”朱慧林感慨道。

今年,朱慧林抓住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发展机遇,积极参加培训,加强理论和实操学习,转岗成为一名主运输系统操控员,每天在窗明几净的智能化调度室工作,白衬衫也成了日常工作穿搭。

“井下水泵房、变电站已经实现无人值守了。”坐在朱慧林右侧工位的调度集控员李伟对记者说。

李伟原是机电队井下水泵工,每天下井负责中央水泵房抽水、开关阀门、排水、排气等工作,所有工序都需要手动操作完成。

智能一体化生产系统上线后,李伟和朱慧林的工位挨着,过去不同生产区队难得一见的两名职工如今变成了“同桌”。

“井下水泵安装了智能调节装置,地面一键启动,井下智能巡检。如今,巡检工只有在特殊情况需要应急处理时才下井。”李伟说。

智能化建设不仅优化了煤矿职工的工作环境,更提高了职工的工作效率。朱慧林一个人就能同时远程控制主运输系统的10条皮带,相当于干了过去15名职工的活儿;李伟在完成水泵房工作的同时,还可以远程控制井下压风机系统、制氮系统、主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一职多能。

煤矿智能化建设在大幅降低职工劳动强度的同时,工作环境实现了由“苦、脏、累、险”向安全、可靠、整洁转变,广大职工的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打开新局面

进入新时代

近年来,国家密集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我国能源生产端、运输端、交易端、消费端的智能化水平,煤矿迎来智能化建设发展新机遇。

老石旦煤矿是一座有着百年采矿史和60多年建矿史的传统煤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老石旦煤矿迎来过黄金创业期、也熬过行业寒冬、经历过许多次重大变革。“只有经历生死,才会更珍惜现在,智能化,就是我们现在唯一的出路。”老石旦煤矿矿长王铁军的誓言掷地有声。

早在2014年,老石旦煤矿率先尝试在16401工作面建设自动化采煤工作面,积累了宝贵的智能化建设经验。近年来,老石旦煤矿在全矿范围内开展技能人才评聘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工作室作用,智能化开采技术逐步走向成熟,为智能工作面建设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2018年,乌海能源公司编制《乌海能源公司煤矿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确立2020年到2023年智能化矿井建设规划和远景目标,大跨步推进智能化建设进程。有着扎实“功底”的老石旦煤矿首当其冲,成为乌海能源公司智能化建设示范煤矿。

2020年以来,从项目论证、立项、设备配套、安装到运行调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老石旦煤矿智能化建设初具规模。

生产区队人员由423人和兼职271人,减员152人;

每年节约人工成本约2738.5万元;

采煤设备开机率由86%提升至95%;

原煤生产成本由每吨180.5元降低至139.8元

……

成绩单随着智能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将越来越亮眼。

“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在这里落地实践;“安全、高效、智能”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里越走越宽;曾经让几代煤矿工人憧憬的美好生活,如今在老石旦煤矿正逐步成为现实。老石旦煤矿正蝶变为现代化、智能化示范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