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下班、陪父母旅游房……劳动节前夕,倾听劳动者的心愿

魅力霍林河 1970-01-01 08:00:20

原标题:平安下班、陪父母旅游房……劳动节前夕,倾听劳动者的心愿

平安下班、陪父母旅游、买一套楼房……劳动节前夕,倾听劳动者的心愿

五一劳动节就要到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奋战、坚守在不同的岗位,用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为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五一前夕,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走近我市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辛酸与快乐!

平安下班是最幸福的事

39岁的卢超是河北省定州市人,从25岁起就开始在建筑行业工作。至今已经在建筑行业工作14年了。卢超说:“每天能平平安安的下班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4月26日中午,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来到金桥新市区呼和浩特市民政福利园区的呼和浩特市示范性老年公寓的工地。此时,已经是午饭时间,当卢超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到餐桌前时才有时间与记者聊天。

卢超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他20多岁时就开始和老乡到工地上打工,最终学成了瓦工,这十几年常年漂泊在异乡,与工友们驻守在各个工地,春天离家,春节回家。2015年6月份,呼和浩特市示范性老年公寓开工后,他就来到这里。现在这个项目马上就要竣工了,正在内部装修,卢超每天与工友们抹灰、铺地面。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也能在辛苦中寻找到快乐。

卢超说:“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妻子一个人在家带孩子、种地很不容易,一般一个星期与妻子通一次电话,聊聊两个孩子的学习情况。这些年,通过自己的努力,日子一天天变好了,几年前,我在县城买了一套楼房,现在我每个月还给家里打5000元钱,除了还房贷外,就是家人的生活费。”

“常年在工地上干活儿,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能够平平安安的下班。”卢超说。

最大的心愿:陪家人旅游

42岁的杨拯,老家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从事建筑行业近20年。目前,他带领工人在呼和浩特市残疾人托养康复就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工地上施工。

杨拯说,他自从毕业就开始在工地上实习,后来成为技术员,最近几年又成了项目负责人。杨拯负责木工、钢筋工和架子工的管理,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得起床安排当天的工作,当大家都吃完早餐开始干活儿了,自己才能抽出时间吃早点,有时候连早点都顾不上吃。

杨拯说:“呼和浩特市残疾人托养康复就业综合服务中心的施工进度很快,要求也很严格,我们一线的工作人员也丝毫不敢懈怠,我要求自己所带的工人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各负其责,把好每一道关,不能留一点后遗症,为后来进驻的施工人员打好基础,让工程顺利完工。”

杨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有了孩子后,他的父母就从老家来到我市帮忙照顾孩子。杨拯说,两位老人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但是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始终没有带着父母出去旅游一次。我想着有朝一日,带着父母、妻子、孩子一起旅游一次,让他们也能够感受到旅游的快乐,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梦想在县城买一套楼房

33岁的丰占莹老家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目前在呼和浩特市儿童探索博物馆的工地上施工。作为一名建筑工人,丰占莹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老家的县城买一套楼房,让妻子、孩子进城。

4月26日上午,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市儿童探索博物馆的施工工地时,丰占莹正在和同事们铺地面。虽然工作很辛苦、乏味,但是他们却干得一丝不苟。

丰占莹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我的叔叔就是从事建筑工作的,多年前就来到了呼市。我17岁初中毕业后也投奔了叔叔,来到呼和浩特,至今已经十几年了,呼和浩特是我的第二故乡。我2016年6月来到这个工地,我是一名瓦工,虽然每天的工作很辛苦,也很累,但是却有一个梦想,就是踏踏实实地通过自己的劳动,将来能够在县城买上一套像样的楼房,让家人住进楼房。”

“现在这个工程已经进入关键的阶段,我和同事们虽然每天重复着一样的工作,但是不能有丝毫马虎,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作为一名建筑工人,想到多年以后,看着这座漂亮的建筑曾经有我的一份力量,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和自豪。”丰占莹说。

“楼妈”的心愿

“照看宿舍,看着那些朝气蓬勃的孩子们,熙熙攘攘回宿舍,自己也打心底觉得年轻了很多。虽然有时也会觉得工作枯燥,但是看到学生们健康成长我就看到了希望,觉得自己的付出真值。”4月26日,“楼妈”于玉梅说。

“楼妈”是学生对宿管阿姨的昵称,她们管理着公寓的点点滴滴。从开门、送电到督查卫生、禁烟等,工作事无巨细。于玉梅从2003年开始,就一直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区三号楼从事公寓管理工作,这栋楼的每个角落有什么、每个设施摆在哪里,她都了如指掌。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她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每个在此住宿的学生都如她的孩子一般。

当同学们有困难时,“楼妈”于玉梅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寻求最好的沟通方式,解决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关心和服务同学们的生活。她桌子的玻璃板下夹着许多学院辅导员、维修员、管理员的通讯录和一些待办事项的便签条,这些都是她日常琐碎的缩影。

“楼妈”于玉梅多年来本着“以人为本、对人和善、互相尊重”的态度与学生相处,得到了师生的尊重和认可。

谈到“五一劳动节”,“楼妈”于玉梅说,依旧坚守岗位,做好小长假期间防火、防盗等工作,给同学们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

最大的快乐:为乘客服务

今年47岁的刘巧林是K4路公交车司机。在公交战线,她已经度过了10个年头。

10年来,刘巧林开过72路、88路、K4路公交车,虽然公交线路一直在变,但是她温馨服务的工作方式没有变。“很多外地乘客不熟悉站名,还有一些老年人听力不好,听不清报站器报站名而错过站,所以我就想到口语报站名,并提醒大家注意乘车安全,希望通过我的工作,让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有一个好心情。”

“越到节假日,公交线路就越繁忙。这10年的每一个五一劳动节,我都是在公交车上度过的。”刘巧林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五一期间最忙时一天来回十多趟呢。

4月26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在金桥家园站点等到了刘巧林驾驶的K4路公交车。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随着乘客群上了车,只听刘巧林热情地对上车的乘客说:“欢迎乘坐K4路公交车,上车后请往里走,扶好站稳,找座位坐下。”看似简单的问候和提醒,却让乘客内心很暖。

记者问刘巧林:“过节期间不能休息,还在岗位上工作,有什么感受?”她笑了笑说道:“别人节假日都能与家人一道外出旅游、休闲购物,但我们却不行。每个行业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特点,干了就得坚持,坚持才能把事情干好。每当看到公交车上一张张笑脸,乘客安全到家时我就会快乐!”

想回老家看父母

“今年五一还得在岗位上呢,这已经是我来呼和浩特以后连续两年在岗位上过了。”4月26日,董泽说。

董泽是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人,2016年3月来我市工作,担任呼和浩特民族文化演艺中心和群众艺术馆两栋楼的办公室装修。“办公室装修是细活,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办公室装修涉及吊顶、强弱电以及消防器材的安装与调试。只要出一个错,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因此我们基本上每天都在岗上巡逻,发现问题就立即解决。”董泽说。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了解到,呼和浩特民族文化演艺中心和群众艺术馆室内装饰装修工程项目地址位于公园西路原356医院对面,蒙西文化广场西南角,该项目建筑面积约24344.93平方米,由主楼与裙楼组成。其中,民族文化演艺中心位于主楼,群众艺术馆位于裙楼。该项目分为两个标段:普通办公房间装修工程和特殊功能房间装修工程。

在和董泽的交谈中,不断有工人来办公室询问工作上的事情。对于工人的疑问,董泽耐心细致地进行解答。“出门在外都是朋友,更何况是一起工作的工友,能帮就帮。”董泽说。

采访结束时,董泽说出了自己的愿望,“想回老家看看父母。”(记者于亚军 王伟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