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策划之落榜生篇】“上大学并非唯一出路”

魅力霍林河 1970-01-01 08:00:20

原标题:【高考策划之落榜生篇】“上大学并非唯一出路”

核心提示:高考分数公布后,难免几家欢喜几家愁。考得理想的同学自不必说,肯定是欢欢喜喜报志愿。而落榜生也大可不必自怨自艾,觉得失去了人生的方向。高考并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行行出状元,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奋力前行,同样也能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

乔敏:落榜后有幸学习了一技之长

“现在回想起当年查完分的茫然,似乎还很清晰。”乔敏回忆起自己的高考,仍感慨良多。

乔敏是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兰镇人。2007年,她参加高考,落榜了。她至今仍清晰地记得,6月23日一早查完成绩后,就窝在炕上许久没跟家里人说话。她的分数没上本科线,这意味着,从此她将与学校无缘了。原来,早在高考前,父亲就曾跟她约定:如果能考上本科院校,家里就是砸锅卖铁也供她上完大学;但如果没过本科线,她就得放弃学业,跟父亲种地或进城打工。乔敏理解父亲的决定:母亲多年生病卧床不起,父亲一个人挑起家庭的重担,家里还有个马上上初三的弟弟,实在没条件也没理由再供她上一个普通的大专院校或复读了。

尽管如此,乔敏还是无法面对这个现实。那天,她倚在炕上的铺盖垛上想了很久:今后该怎么办?难道真要和父亲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做个农民?如果进城打工,仅有高中学历恐怕也只能做做餐厅服务员、商场售货员这些工种了。内心深处,她是抗拒的,但也无能为力。一时间,茫然、无助占据了她的头脑,她沉默了一上午。

那之后的好几天,乔敏都觉得自己失魂落魄的,跟父亲锄地,把庄稼苗都给除掉了;在家里做饭,切土豆把手指切破了……看着女儿这个样子,父亲也整天唉声叹气的。

这样的日子大概持续了10多天。一天,乔敏无意中在别人的闲聊中得到了一些信息,她欣喜极了:从当年起,鄂尔多斯市对本市农村牧区高考落榜生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机电、煤炭安检员、会计电算化、蒙古餐饮服务等10多种专业,在校期间所需学费由政府全额补助。此外,通过订单培训与有关企业、用工单位实行对接,培训结束后,学生大部分可以直接就业。

回到家,乔敏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为了核实信息的准确性,父亲给在当地劳动部门工作的一个老乡打了电话。一番打听后,老乡回话:确有此事。多日来已经熄灭的求学欲望再次被点燃了,赶上了这么好的机会,乔敏不敢怠慢,马上准备好了所需材料,到就业局报了名。当年9月份,她如愿进入鄂尔多斯市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学习。乔敏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并深知“技多不压身”的道理,努力上好每一门课。在学校的2年里,乔敏的成绩都处于班级前列。2009年7月,她顺利完成培训,拿到了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并被对接企业录用。

然而,乔敏并没有满足现状,她一直在不断提升自己,想到更有发展空间的较大型企业去。2011年,她的又一次机会来了:当地一家较有实力的中型煤炭企业招聘会计人员,但企业要求应聘者最低学历是大专。怎么办?她厚着脸皮来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递上了自己的简历,并恳请对方给她一次面试的机会。值得庆幸的是,对方给了乔敏机会,更加令她惊喜的是,她在7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如今,乔敏在这家企业已经工作了6年,她和父亲一起供弟弟上完了大学,并在公司升任成了一位部门负责人,手下还有几个新毕业的大学生。现在的乔敏很自信:“上大学并不是我们这些贫苦出身孩子的唯一出路。虽然我没上过大学,但通过自己的奋发努力,现在不也跟大学生们站在一起了吗?”

麻红梅:从高考落榜生到公司高级主管

在赤峰保险业,好多人都熟悉麻红梅的名字。这个30年前的高考落榜生,如今逆袭成为当地保险业的高级主管,2次受到本系统的全国性表彰,团队拥有业务员93人,建起1个保险所,年薪达到了280万元。

今年51岁的麻红梅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上学时,因父亲工作调动,她多次转学,加之高中时初恋,耽误了学业。1988年,她参加高考,发挥不理想,遗憾出局。落榜那段时间,麻红梅情绪低落到极点,失落、苦闷、彷徨、迷茫,她把自己关在家里1个月没有出门。

1988年底,放弃复读、重新振作的她,考进赤峰轴承厂,成为一名从事统计工作的工人。她虽然工作轻松,但每月60元的工资显然不够花,加之婚后孩子的降临,日子更是过得紧紧巴巴。于是,她便每天利用早、晚时间,到早、夜市卖小针织品,以贴补家用,虽然辛苦,但每个月都能收入二三百元钱,日子渐渐好转,也积累了些经商经验。

1998年,麻红梅从单位下岗后,花6000元钱兑了一个商场摊位开始单干,生意颇有起色。然而,好景不长,2002年前后,由于受市场冲击,她的生意开始下滑。麻红梅又有了另谋职业的打算。

2002年,在亲戚的建议下,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到位于赤峰市松山区的一家保险公司做了业务员。起初,她的保险业务开展得并不顺利。为了能拉到保单,麻红梅和伙伴们骑自行车,走三四十里的砂石路,到人生地不熟的农村开辟市场。每天一上班就出发,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到家,在乡下一呆就是1天,午饭是面包、咸菜和矿泉水。一天晚上,她送完保单在回家的路上,一只大狗突然从村口小桥边蹿过来,她受到惊吓人仰车翻,摔得很疼很疼,衣服也扯出几个大窟窿。“最难的是,有的村民对保险不接受,用大狼狗把门不让我们进院里。”说起当时做保险业务的艰难,麻红梅至今记忆犹新。

麻红梅就是凭着不服输的韧劲和吃苦精神,她做成了一笔又一笔保单,曾1天就签下11笔保单,当年收入达到10万元,这给了她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这里最吸引我的是业务学习培训多,好像又回到了学校。自己当年虽然没考上大学,但心里一直有读书情结。”麻红梅说,公司大大小小的学习培训非常多,她很少耽误,会上记完笔记,回家还要再学习。她也经常自费出去向保险业务专家和营销高手们学习,培训门票最高时将近3000元。

做保险营销,要精通业务,更要有好的服务。麻红梅说,自己用真心与每位客户交往,把客户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即使与保险业务无关,她也会热心帮助。“客户把你当作朋友了,做保险也就水到渠成了。”

2008年的一天,来自农村的白大姐与丈夫来保险公司服务大厅想缴保险费,却不知怎么办理,显得很茫然。麻红梅上前问明情况后,领着他们到窗口办理手续。夫妇俩很感激,之后,有保险的事儿就给她打电话,白大姐对真诚、热情、爽快的麻红梅也愈加认可,先后找她入了5份保险,还介绍亲朋在她这儿入了多份保险。2009年4月的一天早上,麻红梅接到白大姐电话,电话里白大姐边哭边说丈夫突遇车祸没了。放下电话,麻红梅把当天要住院的母亲交给一个同事照料,自己打车就去了乡下。她安慰、帮助六神无主的白大姐料理完丈夫的后事,第二天,她又帮着白大姐办理保险理赔事宜。如今,白大姐视麻红梅如亲姐妹,有事儿经常找她参谋、出主意,自家地里种点好吃的,也想着给她送去。

麻红梅赢得了客户信赖。现在,她名下的3万多客户,只有5000名客户是自己直接开发,其余都是客户转介绍和发展的“孤儿单”客户。

如今,麻红梅已事业有成。她说,虽然30年前没考上大学,但社会这所大学让她历练、成长,她会带领团队,在自己所挚爱的保险业努力做得更好。(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志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