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境内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1099处

魅力霍林河 1970-01-01 08:00:20

原标题:内蒙古境内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1099处

大窑遗址、兴隆洼遗址、红山遗址、二道井子遗址、和林格尔盛乐古城、陈国公主墓、辽上京、集宁路、元上都……向世界讲述着历时千年的古老文化,也记录着内蒙古文物考古事业发展的点滴。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疆,是我国的文物大省,文化遗产体系庞大。近年来,我区的文物考古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2年6月29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议上,内蒙古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目前,元上都遗址成为我区唯一的世界遗产。不仅如此,经几代考古人的不懈耕耘,先后勘察、发掘、保护的各个时代的遗址、墓葬、长城、洞穴、壁画、建筑等数万处,涌现出一大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考古发现,为复原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1978年至今,内蒙古地区的考古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自治区发现文物点近万处,使内蒙古自治区进入文物大省行列。2012年完成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1099处,这次文物普查工作也基本摸清了自治区的‘文物家底’。”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文平说。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内蒙古自治区不可移动文物总量成倍增长,许多新发现和新增文化遗产丰富了草原文化内涵,为我区的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在其他考古工作中,也取得了丰厚的成绩。相关资料显示,2013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有141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公布了第五批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47处。“将文化遗址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大大提高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级别。”张文平说。

长期以来,我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成果累硕,1992年,辽代耶律羽之墓的发掘,真实再现了辽代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取得的高超成就。2009年发掘的二道井子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的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共揭露遗址面积13000平方米,清理环壕、城墙、院落、房址、陶窑等遗迹单位668个,出土陶、石、骨、铜、玉器及毛草编织物1500余件。2012年出土的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2014年出土的正镶白旗和淖尔北魏墓群、2015年多伦辽代贵族墓地被评为该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中华文明漫长的时间长河中,这些文物是草原文明的见证,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记者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