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雕花的马鞍》背后的故事

魅力霍林河 1970-01-01 08:00:20

原标题:【重温经典】《雕花的马鞍》背后的故事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有一个神奇的摇篮。那是一只雕花的马鞍,在草原上世代相传……”1985年,我国著名词作家印洗尘和作曲家宝贵共同创作了这首《雕花的马鞍》。时隔多年,每当耳边响起这首歌曲经典旋律,依然觉得悦耳动听,能把人带回记忆中的草原。一部作品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就是因为它所表达的内涵,无论经历多少岁月,始终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歌曲《雕花的马鞍》原唱、著名蒙古族歌唱家那顺回忆:“我接到这首歌是在1988年,起初只是觉得它是一首很普通的歌,唱起来比较顺。后来唱了很多遍后,突然有一天,仿佛一下子就体会到了歌曲更深层的意境。”据那顺介绍,当年,正处于艺术创作高峰期的印洗尘在原哲里木盟草原采风时,无意中从一位老牧人口中了解到驻地军人对军马的真挚情感和对草原无私奉献的故事,还得知当年那匹军马的马鞍一直被保存在沈阳军事博物馆,供人们观赏和回味。这份深情厚谊,打动了印洗尘。在他离开草原之际,老人送给他一副亲手雕刻的马鞍,希望他不要忘了草原,不要忘了草原上的人们。印洗尘手捧着老人赠与的珍贵礼物——雕花的马鞍,顿时产生了创作灵感,一首冒着热气、贴近牧民生活的佳作就从他的笔端诞生了。

“这首歌,旋律温婉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词曲作者借助草原上普通的生活事物,反映了马背民族的热情与豪放。它不仅充满生活气息,又有强烈的时代意义,无论20年前,还是现在,让人听了都会想起儿时的故事,想起这个民族辉煌的过去,也让人憧憬美丽草原璀璨的未来。”那顺说。

然而《雕花的马鞍》也不是一开始就红遍大江南北。从1988年开始连续六七年的时间,只要有演出的机会,那顺就唱这首歌,他的朋友开完笑说:“能不能换一首歌?”他都不管不顾,只想让更多人听到这首歌曲。后来,1995年,内蒙古卫视为《雕花的马鞍》拍摄了MV,并推送至央视参加全国歌曲MTV大赛,荣获三等奖。“那段时间在中央台每天滚动播放好多次,《雕花的马鞍》一下子出了名,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掌声和荣誉。”那顺说。

今年58岁的那顺,担任着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艺术团团长一职。40年来,他始终不忘自己是牧民的孩子,热爱着哺育他的家乡,热爱着造就他的乌兰牧骑。今年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乌兰牧骑成立60周年,我区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草原母亲培育出众多德才兼备的优秀艺术家。那顺说:“扎根草原,服务群众,用一部部精良的作品回报草原,回报我们的父老乡亲,是我们每一个草原文艺工作者永远不变的使命和责任。”(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邓玉霞 综合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