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沟红山文化整身陶人发现三周年学术座谈会在敖汉旗举行

魅力霍林河 2015-06-03 10:56:00

原标题:兴隆沟红山文化整身陶人发现三周年学术座谈会在敖汉旗举行

本网讯 5月23日,兴隆沟红山文化整身陶人发现三周年学术座谈会在敖汉旗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史前考古研究基地和敖汉旗政府联合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韩国任荷大学、兄弟省市、知名高等院校等考古领域的18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兴隆沟红山文化整身陶人发现三周年以来取得的学术成果及未来成果转化等问题展开了交流、讨论。

兴隆沟红山文化整身陶人,是于2012年5月23日在敖汉旗兴隆洼镇大窝铺村兴隆沟红山文化遗址内发掘出土,高55厘米,人像高度写实,整身盘坐、头顶戴冠,其身份被学术界认定为红山文化时期的巫者或王者,在考古界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中华祖神”。这尊陶人的出现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最新考古实证,也再次证明敖汉旗是红山文化的核心区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三年来,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通过对陶人的深入研究,不但取得了诸多可喜的研究成果,也使陶人发现出土的重大意义和学术价值日益凸显。

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正在兴隆沟红山文化整身陶人出土地交流。

18位专家学者在全面回顾与总结三年来红山文化整身陶人研究工作的同时,分别从红山文化起源、史前考古与旅游发展、凌家滩与红山文化的对比研究、考古学文化思考、最新学术成果转化、红山文化测年工作的梳理与研究、遗址类文化产业发展、红山文化整身陶人对现实中牛河梁遗址对外开放的影响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挖掘了红山文化整身陶人的学术价值和意义,研究交流了红山文化时期祖先崇拜观念与文明化进程的关系,并有效探索了敖汉考古史前重要发现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座谈中,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史前考古研究基地主任、研究员刘国祥指出:“兴隆沟红山文化整身陶人是目前我们能确认的,形体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红山文化晚期的陶塑人像,是5300年以前红山先民的祖先的形象。这尊陶人出自房址内,应该是生活的红山先民祭祀先祖的证据。这尊陶人的发现为我们研究中国祖先崇拜,找到了源头。也可以说,这尊陶人的发现为中华五千年文明找到了最新实证。”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原司长孟宪民针对敖汉旗的史前文明资源的保护和发展,阐述了敖汉旗要建立国家体制公园的必要性和深刻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研究员张雪莲谈到:“今年通过碳14手段对敖汉旗草帽山遗址人骨测定,得到两个最新数据表明年代测定均为5300-5500年,用氮15进行食物状况分析表明从兴隆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到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人们食物中粟黍的成分所占比例是不断上升的,这与敖汉旗发掘出土的碳化粟黍颗粒是吻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者王苹用三年时间对兴隆沟红山文化整身陶人进行研究,她认为“通过对这尊陶人的艺术特征和制作手艺分析表明,当时的古人是具有解剖学知识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和制作经验,这表明红山文化先民是具备智慧和儒雅的。”

通过与会专家学者穿越古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研讨,达到了明确敖汉考古成果、确立陶人历史地位的预期目的。学术成果的总结与讨论,对于研究、宣传和展示敖汉史前文化,更好进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促进敖汉文化产业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敖汉旗政府旗长于宝君在座谈会上强调,敖汉旗高度重视史前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在敖汉旗诸多资源中,“人文敖汉”最具核心竞争力,必须准确定位、精心创意,把握重点、持续打造。敖汉旗将强力推进“文化兴旗”战略,集中精力主打华夏第一村品牌,尽显敖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形象,把兴隆洼文化节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的节庆文化活动;抓好史前文化考古研究和史前文化交流普及,把世界小米大会、红山文化高峰论坛、史前文化研究会议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端学术论坛;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敖汉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十三五”期间,敖汉旗将坚持“化无为有、虚功实做”原则,尽快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文化产业成为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强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重点建设史前文化产业园、兴隆沟遗址公园、中华祖神展馆等项目,并向敖汉温泉城、清泉谷、佛祖寺等重点旅游项目区植入文化元素,加快文化旅游产业成长;推进文化与创意、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破译史前文化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符号,运用信息技术,加快发展历史文化工艺、历史文化建筑、历史文化影视等创意产业,填补文化产业业态的空白;推进遗址保护与合理开发,实施燕长城敖汉段、草帽山、城子山、大甸子、赵宝沟等遗址的保护建设项目;坚持走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科技提升之路,积极探索切合敖汉实际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敖汉旗兴隆沟红山文化整身陶人出土地外景。

在学术座谈之前,与会专家学者们来到敖汉旗兴隆洼镇大窝铺村,参观了参照古人房址以仿古形式建立的兴隆沟红山文化陶人展示馆。当地群众得知有考古专家前来,也自发前往展馆,认真聆听专家的对陶人和红山文化的解读。大窝铺村是兴隆洼红山文化整身陶人的出土地,在当地街道,可以看到沿途墙面上绘画着关于敖汉史前文明的文化墙,可见,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对史前文明的珍视和关注。

敖汉拥有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素有“人文敖汉”之称。早在10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特别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发现了一系列震惊中外的考古成果,境内有追溯到1万年前、未出现断层的7种史前文化,有各个不同时期的古文化遗址4000多处,数量居全国县级之首,占自治区的五分之一,占赤峰市的二分之一。目前,敖汉旗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分别是:兴隆洼遗址、兴隆沟遗址、赵宝沟遗址、草帽山遗址、大甸子遗址、城子山遗址、燕长城遗址、辽武安州遗址、宁昌路遗址。这些重要的遗址及其出土的文物,展示了这里近万年以来所历经的古国的发祥、方国的发展与帝国的发达,显现了这里1万年间所产生的新石器文化、青铜文化以及契丹辽文化的辉煌与绚丽。在中华文明起源与传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奠基和推动作用,学术界将敖汉旗确立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红山文化时期的遗址在敖汉旗分布密集,赤峰地区共发现720多处,敖汉旗就有红山文化遗址530多处,见证了红山文化孕育、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全过程。红山文化晚期大型祭祀遗址和墓葬中完备的用玉制度,标志着红山人此时已走进古国文明阶段。在敖汉旗北部份子地发现的一处大型红山文化聚落,长达6华里,是红山文化的都、邑。2001年清理的四家子镇草帽山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其坛冢合一的建筑布局,是中国最早的金字塔式建筑,出土的中国第一件红山文化石雕神像,被学术界誉为“史前艺术宝库的珍品”。敖汉旗博物馆收藏的一批红山文化玉器(玉龙、玉鸮、玉筒等),特别是“中华祖神”(红山整身陶人)的出土,证明了敖汉旗是五千年前强大的古国中心,是红山文化时期社会上层统治者居住的核心区域,为论证中华文明五千年提供了新的史料,这也是2014年在敖汉召开的红山文化命名六十周年座谈会上取得的学术共识。同时,在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评选出“红山文化十大精品文物”中,敖汉旗兴隆沟红山文化整身陶人名列榜首。今年1月份,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又在敖汉旗批准成立“内蒙古红山文化博物院”,标志着敖汉旗史前文化的研究和展示迈上了更高水平。 (通讯员:齐天月 摄影:姚井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