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里跳出来的《星星之子》

魅力霍林河 2015-07-01 09:31:00

原标题:课堂里跳出来的《星星之子》

原标题:课堂里跳出来的《星星之子》

儿童剧《星星之子》演出一开始,一段充满童稚的对话就把观众们带到了童话的王国。遥远的星球上,星星阿爸的两个儿子阿日嘎与毕力格为了勤劳和智慧哪个更重要发生了争执,两兄弟来到地球寻找答案。经过一番波折,两个孩子终于明白勤劳和智慧缺一不可,只有和谐相处,世界才更加美好。

30多位小朋友灵动活泼的表演,配合诙谐幽默的台词,让现场的小观众们感受到本土原创儿童剧的魅力。歌舞、木偶等表演形式,更是深深吸引了小观众的眼球。1个小时的演出中,穿越时空的科幻想象、深入浅出的故事、简单易懂的道理、酷炫的声光影音,加上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和现场互动,使全场孩子们都兴奋了起来。

《星星之子》是孩子们的原创作品,30多位小朋友灵动活泼的表演,配合诙谐幽默的台词,让现场的小观众们感受到本土原创儿童剧的魅力。歌舞、木偶等表演形式,更是深深吸引了小观众的眼球。

“《星星之子》是孩子们的原创作品,我只是把孩子们的创意重新加工了一下。”鄂尔多斯市蒙古族学校校长、《星星之子》编剧特木其乐图说,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把课本中的故事改编为戏剧的形式,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并用话剧的形式表演出来。每个班级都有一两部这样的优秀课本剧,蕴含着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我们从中选择好的剧目,把孩子们的创意集中在一起,很快就创作出了《星星之子》的剧本。剧本去年年底完成初稿,上报给内蒙古戏剧家协会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后,经过两次专家论证,最终定稿。

戏剧是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小学生们如何将《星星之子》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

特木其乐图说,学校每天下午都会安排一节“第二课堂”,一到六年级的学生可以从戏剧、民乐、合唱、航模等30多门课程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去学习,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像民歌、马头琴、长笛、合唱、舞蹈这样的艺术类课程更是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孩子们在第二课堂玩得开心,学会了舞蹈、演唱等舞台表演基础,参与儿童剧的演出时才得心应手。

一部儿童剧,让整个学校从校长、老师到学生都忙碌起来。今年3月,学校开始组织孩子排练《星星之子》,每天下午放学后,大家集中起来陆陆续续排练1节课的时间。草原文化节开幕前的1个月,孩子们在学校的礼堂里每天下午坚持排练1个小时。平日里的任课老师成了舞台上的道具师、舞美人员、灯光师、剧务。“除了录音、作曲之外,所有的工作都是学校老师配合完成的。”特木其乐图说。

就这样,一部优秀的原创民族儿童剧呈现到了观众的面前。

“孩子们在排练和表演时从不隐藏自己的情感。和孩子一起排练儿童剧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导演那布庆花说,《星星之子》是她从事蒙古族戏剧艺术27年来编导的首部蒙古语儿童剧。在编剧和排练中,她更多地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们临场发挥自由表达。“按舞台剧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孩子们可能理解不了。把剧情讲明白,孩子们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这样是最好的。所以,我们每次排练,剧目的表现内容都有所不同的。”那布庆花说。

艺术总监胡日查满都拉是学校里的舞蹈老师,她给孩子设计每个舞蹈动作都会有3种方案,让孩子们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她认为,儿童剧本来就是为孩子带来欢乐,促进孩子成长的,所以和孩子们探讨和选择舞蹈动作的过程中也是一起寻找快乐的过程。

“这是我们原创的第一个大的剧目,我们希望把这个剧打造成经典,让学校里的孩子都参与进来。”特木其乐图说,在草原文化节上演出孩子的剧目并受到孩子们的欢迎,给了他莫大的鼓舞。小演员们看到台下那么多小朋友和家长在观看,也都很兴奋。看到儿童剧给台上和台下儿童带来的欢乐,他希望继续打造《星星之子》系列儿童剧,让每个班的孩子都参与进来,让孩子们创作、评选,自己演。

“儿童剧创作的根本还是在孩子身上,要关注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下一步的创作我们会更多地从儿童心理角度出发,在内容和形式上突出趣味性和想象力,积极探索寓教于乐的新形式。”那布庆花补充道。(记者李文明)

点击图片浏览草原文化节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