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10年】传承好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

魅力霍林河 2015-09-11 09:26:00

原标题:【非遗10年】传承好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

原标题:传承好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

正在举行的草原文化遗产日暨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传承这个命题再一次被提了出来。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和传承是不可分割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乔玉光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话题时说。

就传承这个命题,乔玉光认为,10年来我区总结了大量成功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非遗保护,最重要的是保护传承人。目前,我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2名,自治区级传承人564名,盟市级传承人2104名,旗县级传承人3732名。”乔玉光介绍说。

我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乔玉光说,我区建立了世界、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5级非遗名录,将传承人也纳入其中,对非遗传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乔玉光说,做好非遗传承工作,我们应该注重传承人特殊的无以替代的作用,抓好着力点,为传承人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以免出现“人逝艺绝”的情况。“从这次草原文化遗产日暨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我们能够看到,不少非遗传承人年龄都大了,要是做不好传承工作,那些传承了世世代代的优秀民族文化就有可能消亡,这对我们是个重大的损失。”

针对现实情况,我区根据时代、社会、环境等变化,创新性地开展了草原文化艺术长廊计划、千校万户计划等传承办法。“非遗传承包括家庭传承、师徒传承和社会传承等方式,我们要想办法保护好非遗成果,特别要做好社会传承工作,在传承链条的建立上下功夫。”乔玉光说。

据悉,目前我区已经将非遗传承工作推进到校园里,自治区的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等上百所学校建立了非遗传承基地,还在全区各盟市设立非遗传习所等机构,为非遗传承营造良好的环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具有全民性。乔玉光认为,非遗保护成果,应该让全民共享,从而引起社会关注,共同做好非遗的传承工作。“非遗保护,人人有责,对于社会大众而言,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参与非遗的保护传承。”乔玉光说,当前,有不少热心人士已经参与了进来,他们自发地搜集整理非遗资料,关注非遗事业发展,主动宣传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意义,为非遗的传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乔玉光认为,非遗传承是个动态的过程,做好传承工作,需要把握非遗传承规律,因时因事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他说,下一步,自治区将会针对非遗的立法、人才、体制机制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措施,推动我区非遗工作科学发展。(记者 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