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丝茸茸香拂拂——地毯的织造工艺与收藏

魅力霍林河 2015-09-22 10:11:00

原标题:采丝茸茸香拂拂——地毯的织造工艺与收藏

原标题:采丝茸茸香拂拂——地毯的织造工艺与收藏

编者按:一场又一场的秋雨下过之后,无人再吃西瓜,眼见得秋天的枣子、葡萄、橘子纷纷成熟了,夏天渐行渐远。秋凉的夜晚,凉席卷好只待明年再见,人们取出薄被盖在身上,可是仲秋来到,薄被嫌薄厚被嫌厚,夜半需得取出毯子盖着才能保暖。北方的秋天少不了毛毯。地毯也是,取来铺就在沙发周围,使脚下不凉,地毯的暖色图案让人喜欢上秋意缤纷,毛茸茸的质感让人心生暖意。可是我们熟悉的地毯的材料与制作工艺是如何的呢?地毯的纹样有着怎样的寓意呢?地毯的使用与收藏又有着怎样的讲究呢?本期专栏带您一探究竟。

人类使用地毯的历史,据考大约可追溯到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古人为了适应环境,在阴暗潮湿和高低不平的洞穴里铺垫一些干草、树叶、羽毛、兽皮等来驱寒和防潮。随后,先民们发现经过整理后的植物茎叶会更加耐用和舒适,这种初级的整理工序后来就逐渐演化成为编织工艺。从动物身上剥下来的毛皮可以当作席褥和盖被,但是兽皮毕竟不太耐用,且易脱落,于是人们开始模仿牲畜身上生长着的丛丛毛束,探索着将捻成的毛线拴在毛织物的经纬上,既能增加织物的厚度,以抵御严寒,又能使织物更加结实、牢固和耐用。这就是早期地毯的雏形。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从我国塔里木盆地发掘出公元前1世纪古墓遗址中的一批古代织物,其中就包括古代地毯。他在自己的《西域考古记》中描述:“在楼兰汉城废址考察之际,又发现了往昔的中国至塔里木盆地故道之遗迹。其他有西历纪元前后1世纪间之古墓遗址,发掘后得可惊异之古代织物一堆,内杂中国古代彩绢及毛毯……很美的地毯,堆绒地毯,此外还有粗制的毛织物和毡子。”我国古代文献中关于毛织品和毡毯的记载,较早的见于《逸周书》和《禹贡》,此外大量的传世绘画作品以及敦煌壁画中留下了古人使用地毯的情况。在莫高窟盛唐壁画中有一幅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礼佛图,可见画中几位身份高贵的主要人物均站立在一块红边地毯上礼佛。此外,唐代张萱《捣练图》等经典古代人物画中都能见到地毯作为画面中人物重要的陪衬和天然的画面分割物出现。广义上来说,国内比较著名的地毯云集在西北地区,其中内蒙古、新疆、西藏以及京津地区均是出产名贵地毯的地区。而内蒙古亦是明朝时期织毯业的中心,所生产的地毯以用于日常生活的各种毯子如蒙古包毯、马褥、马革毡、驼革毡、壁毯等为主,色彩以三蓝加白居多,纹饰图案带有浓郁的蒙古族元素。

红色底纹地毯

图片源自网络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