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材 提高效率

魅力霍林河 2015-12-29 20:04:00

原标题:整合教材 提高效率

我们每个学期平均上20个周的课,每个星期5节语文课,这5节课我们要解读教材,要写作文,还要阅读,每一学期都感觉时间非常紧迫。学生既没有达到一定的阅读量,也没有写好作文,因为我们把大量的时间都用来完成教学任务上,一课一课的学习,可到最后我们的学生并没有提高素质,阅读水平没有提高,写作水平没有提高。那么怎么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让学生达到一定的阅读量,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新惠六中从2014年8月开始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就是课堂的改变,在探索学生高效学习的道路上,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教材整合这个词语,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对于教材整合终于有了浅显的认识,我觉得抓住一定的主线整合教材,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我是怎么整合教材的呢?下面我就总结一下我探索教材整合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

整合教材前要通读《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理念中这样写道: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语文课程要植根现实,拓宽语文学习运用的领域,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整合教材,让教材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校实际。

整合教材,要把握一定的主线,这个主线也可以叫做主题,这个主线可以根据作品、作家、写作手法、思想情感等具体确定。比如,我在讲《桃花源记》时,就整合了教材,把语文课本里陶渊明的文章一起拿来和学生阅读,确定的主题是“走进陶渊明”。这些文章包括《饮酒》其五、《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一等,学生首先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读熟课文,又设置了一道探究题目:通过阅读陶渊明的文章,同学们觉得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刻画他的形象。最后学生都交了一篇很优秀的作文,学生们都能解读陶渊明的清高,解读他的酒还有他笔下的菊花。《桃花源记》的教学我用了五节课,这五节课学生对陶渊明这个人,对于陶渊明的精神和人格都有了深刻的把握,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桃花源记》的整合我抓住了作家这一主题。又比如初中的课文里,选自鲁迅先生《朝花夕拾》就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三篇文章,而且《朝花夕拾》又是八年级上册的名著阅读内容,所以我抓住作品这一主题,设计了以下内容,学生整体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琐记》、《五猖会》六篇文章,阅读后回答:鲁迅在《朝花夕拾》这本书里,回忆了什么?批判了什么?学生用了三节课阅读文章,一节课交流思考。学生们都能归纳出鲁迅思想的转变以及为何走上弃医从文的道路,对那个时代和鲁迅有更客观全面的看法。我想这样的学习成果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高度。整合教材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不再赘述。只要认真探索,认真思考,我们会在把握好教材的同时,使教材更精炼,能更好的为学生的阅读写作服务。整合教材,要心中有学生,要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为出发点,保证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思考能力来源于学生的阅读,所以整合教材,设计问题时,要有价值,能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我在教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时,也整合了教材,十余首苏轼的诗词整合在一起,问题如果设置不恰当,很容易让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所以,根据苏轼诗词的特点,我设置了以读悟情,一首首诗词去朗读,PK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情绪激昂,一点点体会到了苏轼词的风格,感悟到了苏轼的达观旷达的人格魅力。不用分析,不用讲解,读以悟情,完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因为教材的整合,我们语文已经结课一个多月,八年级下册的内容有所涉猎,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们尽情地阅读吧!

今天我回顾了这一年多,语文教材整合教学探索道路上自己做的一些事情,也算是总结思考,路无止境,需要更努力地探索。(作者系赤峰市敖汉旗新惠六中赵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