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故事]讲校史的一群人

魅力霍林河 2016-05-10 09:11:00

原标题:[校园故事]讲校史的一群人

刚刚结束一场40分钟的解说,张玥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但她仍然微笑面对每一个参观者,保持着良好的礼仪。加入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校史馆解说团3年,她和团队里的其他成员都有很多珍贵的记忆想要分享。

一杯水、一个小马扎,还有3万字的解说词,在没人的教室或走廊里背到声音发哑。直到现在,回忆起当初背诵解说词的经历,解说团的每一个成员都记忆犹新。

校史馆共有12个展区,除了要背会解说词,每一张展板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解说员也要熟记于心,这样一来需要记忆的内容就更多了。为了背稿子,大家想了很多办法:分段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手写记忆法……对于绕口的各类专业术语,大家更是各出奇招。在第3展区有几块展板被大家称为“黑色金三角”,因为专业术语特别多,连说通顺了都不容易。“只能一字一字读,在每个字上标好拼音,然后再两个字合在一起读,循序渐进地背诵。或者把最难背诵的那部分录下来,晚上躺在床上一遍一遍听。”师曼说。

“解说员的普通话要求说得很标准,所以大家在背稿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如果团队里有一个人带有方言口音,就很容易把大家都带偏了。”郝婷说,大家也经常会拿某个成员偶尔出现的方言口音或者背错的话开玩笑,总有轻松的一刻。

“考核的时候,老师会随意挑一个展区,要求我们对这一展区的解说词张口就来。”师曼说。“一开始大家的压力都非常大,因为如果不能在规定的时间背会解说词,就会‘被退出’。”张玥说,“最紧张的时候,晚上做梦都会梦见老师严肃地警告我们:背不会就退出!我一下就被吓醒了。”

这还只是第一步。“讲解时还要注意发音、语调、讲解礼仪。总之,要想说得漂亮,光靠背是不行的。”张玥说,“要不然就容易进入‘小火车’的状态。”这种被大家称为“小火车”的状态是指在解说时,解说语速特别快,恨不得一口气说完。“因为刚背会解说词,担心自己忘词。”对于这样的状态,师曼深有体会。第一次给新生做讲解工作,才刚讲完第1个展区,他就发现很多参观者三五成群开始闲聊。“看到没人在意我的讲解,非常尴尬。”师曼说。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完成了工作。事后,师曼进行了反思,“毫无感情的背稿,就会让大家失去兴趣。真正的讲解应该是讲一段故事,解开一段尘封的时光。所以要带有感情去理解解说词,再带有感情向参观者解说。”

这也是解说团每一位成员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大家把这一过程称为“蜕变”。一开始讲解的时候,有人会不自觉地有挑眉毛、耸肩之类的小动作,有人不敢和参观者对视,还有人一紧张就会把自己的方言带出来。“要学会聚精会神去讲一个故事,这样就不会有过多的精力在意自己讲解时的姿势或者其他事情,讲解的效果也会更好。”师曼说。

解说团的成员来自学校各个专业,对于讲解这件事,大家都是零基础。虽然笑称自己是“草台班子”出身,但每一个人都时刻按照一名真正的讲解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还会定期去内蒙古博物院向那里的讲解员取经。

虽然讲解工作很辛苦,但是大家都乐在其中。“我们每一个讲解员都代表着学校的形象。让每一位到这里来参观的人都留下美好的印象,是我们大家的追求。”郝婷这样理解自己的解说工作。(记者 史美越)

《内蒙古日报》(2016年5月10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