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神舟十一号开启问天之旅

魅力霍林河 2016-10-17 23:10:00

原标题:清晨,神舟十一号开启问天之旅

“总指挥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景海鹏!”“航天员陈冬!” “出发!”“是!”

10月17日凌晨4时40分许的戈壁大漠,夜色深沉,但位于额济纳旗的东风航天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周围,在大灯的照射下,已经亮如白昼。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出征仪式在此举行。总指挥响亮的出征指令和航天员坚定自信的回答,在夜空中显得格外响亮。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频频向送行人群挥手示意。现场观众高唱《歌唱祖国》为航天员壮行。“景海鹏,加油!”“陈冬,加油!”“等着你们凯旋!”两名航天员在现场群众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中走上汽车,驶往发射场区。

问天阁取名源于屈原的“天问”和苏东坡的“把酒问青天”,寓意航天人不断探索宇宙奥秘的理想追求。问天阁外的圆梦园广场西侧墙面上,是执行此前5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航天员的照片。从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飞天以来,已经先后有10名航天员在太空留下属于中华民族的印记,本次飞行乘组的陈冬进入太空后,将成为第11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也是中国的第六次载人飞行任务。中国航天员,已是太空常客。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瞄准7时30分发射。记者们进驻发射场区离发射塔架1500米的媒体区时,还不到6点半。位于祖国西部的额济纳旗,这个季节,天亮的很晚。此时发射场区的天空还是黑黢黢的,显得灯火通明的发射塔架格外的亮眼。

本次任务称之为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回想一个多月前的中秋之夜,9月15日,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东风航天城(也称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是如此令世人瞩目,时值中秋夜,中国航天人用长征2F火箭,成功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送入预定轨道。10月17日晨,神舟十一号又将从此启程,开始与天宫二号的太空之约。它们约会的地点,在393公里的轨道高度,这也是建造空间站需要的轨道高度,这比之前神舟十号运行的轨道高度高了大约50公里。

我国的载人航天任务,没有一次是简单的重复。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实现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到此后3年里连续成功发射神舟二号到神舟四号3艘无人飞船,每次都有技术突破。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神舟五号一人一天飞行,神舟六号多人多天飞行,神舟七号实现中国历史上首次航天员太空漫步;天宫一号试验短期驻留;神舟八号进行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交会对接;神舟九号首次验证了手控交会对接技术;神舟十号开展了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神舟十一号,要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的任务,并且将是我国载人航天历次任务中开展应用项目最多的一次。

7时许,发射场区天空逐渐亮起来,媒体记者们不停的调着相机参数,适应不停变化的光线。随着现场发出的指令,发射塔架人员分批撤离现场,发射塔架的回转平台缓缓打开,乳白色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完全呈现在人们眼前,现场人群中传出阵阵惊叹之声。天空也似乎是一瞬间亮了起来。

7时29分,1分钟倒计时,现场变得异常安静,手持相机摄像机的记者们不再敢丝毫移动。

5、4、3、2、1、点火。火箭喷出橘红色的尾焰,强大的推力托举着飞船冲天而起。尾焰的颜色逐渐变浅,变淡,变成青色,之后,飞行体变成了一个肉眼可见的小圆点,正要收回目光的人们,突然发现小圆点释放出了漂亮的烟雾,像水墨画一样晕染开来。

“漂亮”“像太阳花”人们惊叹着,不愿意离开发射场。此时,一轮红日已经喷薄而出,离地很近很近,仿佛挂在戈壁滩上。

现场听到,7时30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第2次应用性飞行。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2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为期30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飞船撤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独立飞行1天后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至独立运行轨道,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试验,并等待参加天舟一号飞行任务。

目前,中国航天载人工程首个真真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运行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设备工作正常,运行状态良好,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

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与之前发射神舟十号的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7次飞行。

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60年,我国载人航天也已经迈入第25个年头,创造了令世界惊叹、令国人振奋的非凡成就。长征系列火箭,也在长征胜利80周年格外受人关注。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本次任务太空试验项目精彩纷呈,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远。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时间跨度之长前所未有。由于它将先后与神舟十一号和天舟一号进行对接,从即将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火箭长征七号进场到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在轨加注,任务前后持续近一年,将刷新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持续3个月的纪录。

我国是第三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从实现一人一天飞行,到多人多天飞行,再到实现太空出舱,掌握太空交会对接技术,验证航天员短期驻留、中期驻留,中国航天事业脚步扎实。从科学应用到人类无尽的好奇,推动中国航天事业不断进步。

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60年,1956年10月8号,在北京西郊,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

60年间,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取得了以卫星上天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三大里程碑为代表的巨大成就。

60年来,从茫茫大漠到无边草原,伴随着神舟飞船的每一次发射着陆,内蒙古也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的航天梦贡献力量。

1958年,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巴丹吉林沙漠边缘,中国第一个发射场东风航天城组建,当年春天,额济纳旗的居民,把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让给了卫星发射场,此后,这里的300多户1400多名牧民,用8年时间3次搬迁,让出了黑河沿岸近4万平方公里最美的家园。

1965年,按照国防建设的部署,中国航天科工六院迁到了呼和浩特市,作为我国第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基地,航天六院研制出多型号战略战术及宇航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太空。为中国航天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60年来,从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到神舟一号飞船顺利升空,从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首次飞行到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成功发射,内蒙古也一次次的见证了祖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