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多风险大,移动支付何去何从?

魅力霍林河 2017-03-01 00:07:00

原标题:漏洞多风险大,移动支付何去何从?

核心提示:

 1月10日凌晨,有网友爆出支付宝登录出现重大安全漏洞,熟人之间可以相互登录对方的支付宝账号。随后,支付宝官方对此做出了回应,网友反映的这一方式仅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实现,并表示验证方式已升级。

不可否认,移动支付如今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据数据显示,移动支付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如何在抓住机会的同时,降低用户的使用风险,通过加强监管和行业自律解决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

机会:移动支付渐成消费支付“主角”

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问题之所以能够引爆朋友圈,究其原因,与移动支付已经占领大众消费生活密不可分。“出门可以不带钱包,但是不能不带手机”,这显然已经成为了现在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根据Analysys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6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90419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20.5%。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

2016年8月8日,微信支付推出全球移动支付节日——“无现金日”。根据微信支付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8月8日当天全国有超过1亿人次、近70万家门店参与活动,覆盖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2016年12月12日,支付宝推出“双12”支付活动。据支付宝口碑披露的数据显示,“双12”三天,全球累计总共有超1.1亿消费者参与了“双12”,国际上有62万人次在境外刷支付宝消费,同比去年增长700%。

尽管移动支付使得交易的效率和便捷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近年来移动支付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引起了人们对自身资金和信息安全的担忧与恐慌。

风险:移动支付安全事件频发引担忧

这次支付宝修改密码漏洞只是移动支付安全风险问题的一个缩影。据中国银联近日发布的2016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消费者的受损比例也持续走高,移动支付风险较2015年有所上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遭遇过电信诈骗比例最高,达到五成,较平均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

报告还显示,遭受电信网络欺诈的被调查者中,超过八成遭遇过盗用社交账号诈骗。除此之外,短信木马链接、骗取验证码等都有可能成为引发移动支付风险的“罪魁祸首”。

在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副总经理曹小青看来,安全问题将成为制约移动应用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由此引发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让很多消费者的安全感降到了“底线”以下。

监管:法律监管和行业自律保安全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曾指出,面对日益严峻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保障、风险防范以及相应的监管问题。

有关移动支付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方面,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成员胡钢认为,“现在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会公开表示和相关的保险公司提供相关的责任保险,但这些机构没有公布详细的保险合同条款,消费者对此也并不知情。因此,消费者如果因为某种失误受到损害,很多时候无法获得及时有效地补偿。”

法律专家还表示,尽管央行及相关监管层也出台了《非银行支付机构自律管理评价办法》等规范,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支付机构落实的并不到位。

1月11日,在第八届中国移动支付年会上,相关主管部门、各移动支付企业等50多家单位共同发布《保障移动支付安全产业自律宣言》,这意味着移动支付行业自律从此有规可守、有序可循。

移动支付正在以轰轰烈烈的姿态参与着我们的生活,面对移动支付的大势,对于消费者、移动支付企业以及相关监管部门来说,在机会、风险和监管面前,寻得保护信息安全和合理利用大数据之间的平衡点和结合点,将是保证今后移动支付健康发展的必行之路。(来源:人民网编辑:刘志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