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诞生1008个小老板

魅力霍林河 1970-01-01 08:00:20

原标题:每天诞生1008个小老板

起始于2014年3月的商事制度改革成为自治区启动实施最早、落实到最基层、惠及广大市场主体最全面的改革。多项改革政策叠加效应明显,有效降低了创业创新的制度性成本,一系列制约企业设立的规定得到松绑减负,我区市场主体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到2017年底,全区市场主体发展到186.04万户,比2013年底净增52.7万户,增长39.52% ;注册资本(金)4.45万亿元,增加2.68万亿元,增长151.4%。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74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7年平均每天新登记1008户,其中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成为创业、创新的重要风向标,也为经济持续增长夯实了微观基础。第三产业市场主体增幅明显,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全区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达588.63万人。商事制度改革实施4年来,我区新设立企业的存活率达7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8%。

除此之外,已经进行了近4年的内蒙古商事制度改革亮点多多。

——放宽市场准入方面:

一是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2014年3月开始,先后实施了注册资本、住所(经营场所)、经营范围改革。2017年实施了企业名称、全程电子化、电子营业执照改革。自治区工商局主动调整公司登记管辖权限,下放了煤炭生产经营企业登记注册权、冠“内蒙古”字样企业名称核准权、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企业登记管辖权。争取国家工商总局新授予7个盟市外资企业登记管理权,特别管理措施以外的外资企业在盟市直接核准登记。

二是推行先照后证改革。2015年将全部2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7%改为后置或取消,会同自治区政府法制办印发通知对先照后证事项实行动态调整,联合49个部门建立了企业登记“双告知”制度。

三是实施证照合一改革。2017年9月30日,全区全面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已有10.29万户企业领取“多证合一”营业执照。

四是完善企业退出机制。2017年3月1日,全区范围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促进了市场准入和退出全程便利化,推动清理“僵尸企业”。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方面:

2017年12月,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内蒙古)二期工程通过国家工商总局验收,内联各部门、外联各省区,商事制度改革事中事后监管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支撑体系全面建成和完善。经过四年的努力,全区以信息公示为基础、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初步形成:建立了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目前全区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达10.42万户,其中企业2.89万户,占全区企业总数的7.66 %。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事由届满3年仍未消除的,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目前有5户被列入;建立了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制度。与19个部门签订《企业信用信息互联共享与联合惩戒备忘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在这些行业被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依法限制1.4万名“老赖”担任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等高管职务。

——进一步优化服务方面:

一是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当前每万户市场主体的商标拥有量达587件。2017年底全区有效注册商标达10.44万件,比2013年底增长103.2%。

二是建立全区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将各部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进行集中公示,打造扶持小微企业的数据平台和服务窗口。截至目前,共收录小微企业信息154.1万户,系统访问量达10.74万人次。

三是加强动产抵押和股权出质工作。2013年以来共为企业办理动产抵押和股权出质登记金额达6376.11亿元,缓解了企业的融资压力。(内蒙古日报社让媒体记者 冯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