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圆梦小康】精准脱贫 不漏一户 不少一人

魅力霍林河 2016-08-07 00:44:00

原标题:【脱贫攻坚·圆梦小康】精准脱贫 不漏一户 不少一人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 在科右前旗巴拉格歹乡良种场村,有一处果树环绕、绿意盎然的农家小院,这里便是村民王百田的家。园子里,沙果树已结出青果,翠绿清新;房屋旁,葡萄秧随风摇曳,清风拂过,似乎已经能闻到花果香。

“我们园子虽然才一亩多地,但是种的苹果、沙果、香水梨、葡萄每年都能卖到1万多,而且从来不用我们出去卖,都是上门来采摘,因为挨着公路,人气旺,家里的果子年年都不够卖呢。”王百田笑着说,现在村子里从20多岁的年轻人到60多岁的老人都在忙,忙增收、忙致富,村里早没了闲人。

“别看良种场现在算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谁能想到,就在2014年这里还是全盟的重点贫困村。列入‘三到村三到户’项目村时,我们全村共有84户316口人,有危旧房62户,贫困户50户、169口人,占总人口59%,村屯脏乱差,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落后。”良种场村主任李坤鹏说,为了实现“扶贫精准,不落一人”,良种场村提出了人均增收千元、公共服务覆盖、住房改造安居,精准脱贫的“三目标”。

“在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后,我们选取了50户贫困户利用“三到村三到户”资金购进了一批肉羊放在合作社集中养殖,以每户每年1200元的收入保底,在养殖合作社利润达到17%以后,进行二次分红。李坤鹏介绍,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成立了种植合作社,将全村84户的2400多亩耕地全部流转给物权公司种植甜菜、青储玉米和高粱等,物权公司以水浇地每年每亩地600元、山坡地以每年每亩267元的价格一次性给付农民。

李坤鹏说,村民现在的收入和自己种地时是一样,但是他们能够彻底从传统农耕生产中解放出来,有了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劳投入到二、三产业中了,这就是农民“零风险”“双收入”模式。

曾经的贫困户单淑云就是靠着这样的模式走上致富路的。“从去年开始,家里的33亩地就都入了合作社,现在我们两口子都在附近的板厂打工,两个人光每月打工能挣8000多,劳动强度不大,计件给钱,一年能干8个月,目前厂里有20多个员工都是我们村里的人。”单淑云说。

“能人办厂劳动力全就业,良种场村的肉羊养殖合作社、粮库、模板厂、农机合作社等让村里40多名村民不出村就找到了工作,每年户均打工收入达到1万元。”李坤鹏说,现在村里的贫困户只剩下9户,今年年内全村将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彻底摘掉穷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