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英才在北疆】柔性引才:鸿雁北飞向草原

魅力霍林河 2016-08-08 22:43:00

原标题:【草原英才在北疆】柔性引才:鸿雁北飞向草原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郭俊楼) 8月8日一大早,江苏籍的科研专家李国方就在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忙碌起来。

李国方是江苏丹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多年来,他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石油化工与煤化工的科研工作中。2007年,因投资组建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进行2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的建设,李国方来到了内蒙古。

作为柔性引进的科研人才,他率领技术团队计划采用国内最新研发的串熔渣炉技术对恩德炉气化装置进行扩能技改。这将让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不仅以10亿元的投入实现30万吨乙二醇的产能扩张,而且能够大大提高煤炭的转化率、降低消耗,同时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如今,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如李国方一样柔性引进的一个个优秀人才,正在与自治区转型发展“共舞”。

内蒙古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不为所有,但求所用。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和良好机遇。尤其是在柔性引才的过程中,突破地域、户籍、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限制,不改变其户籍或国籍,不改变人才与原单位关系,通过顾问、定期服务、合作开发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将人才吸引到内蒙古工作或创业。

北京是人才和智力的高地,如何吸引首都人才为内蒙古服务? 2010年8月,北京市与我区签署了区域框架协议,在对口帮扶、干部挂职等十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为我区借力引智提供了良好契机。

北京挂职干部依托京蒙人才合作交流平台,对内蒙古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十个重点领域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通过挂职干部牵线搭桥、组织协调,内蒙古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和干部到北京进行培训。

在京蒙帮扶合作的助力下,北京与内蒙古多地共建产业园区,内蒙古企业与北京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建立了研发机构、技术中心,形成了稳定持续的产业和智力输送纽带。2013年8月,北京市大兴区与乌兰察布市签约共建产业园,依托北京市大兴区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实力和科技优势,打造了京蒙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清华大学新能源汽车产学研基地在赤峰市签约立项,对打造赤峰市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有着重大推动作用……

鸿雁北归还,衔智兴草原。在京蒙挂职团队的积极促成下,借助京蒙人才交流合作平台,2015年8月,我区又启动实施了柔性引才引智计划——“草原英才·鸿雁行动”,推动在京内蒙古籍高层次人才与我区有关部门、盟市旗县进行交流合作,助推自治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

生在大草原,长在内蒙古,成才成功在北京。他们中有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人才、艺术家、企业家等等,他们都被称为“鸿雁嘉宾”。如今,这些高层次人才回来了!

马红刚就是其中之一。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他,曾任内蒙古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到北京工作,现任北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董事长。“鸿雁行动”启动后,他进一步扩大了在内蒙古的投资规模。毕业于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前身)的杨德勇,是北京市财政金融创新团队带头人,他与自治区金融办合作,将湖北省县域经济创新改革研究成果拓展应用到自治区。

随着“鸿雁行动”有关活动的开展,以及自治区对高层次人才的高度重视、干事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氛围的日趋浓厚,区外高层次人才的“鸿雁”队伍不断壮大。目前,“鸿雁行动”已经拓展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欧美同学会等区域,高层次“鸿雁嘉宾”已达1548人。借助“鸿雁行动”东风,“鸿雁嘉宾”积极行动起来,为家乡贡献才智。

与此同时,全区各地纷纷搭建平台,创新机制,积极开展柔性引才。包头市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30多所国内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日前,该市还划拨40万元奖补资金,对一机集团、北奔集团等柔性引进省部级以上专家单位进行了资助。东胜区优化软环境引才聚才,拓宽柔性引才渠道,与区内外5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提升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转型的内蒙古,求贤若渴;发展的内蒙古,海纳百川。当前,我区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融入和参与,必将为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