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为碳中和带来新机遇

光明网 2021-09-09 17:39:59

原标题:数字赋能,为碳中和带来新机遇

助力“碳中和”,数字化技术如何助推实现绿色转型?9月7日,在成都召开的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就此展开了讨论。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一手做减法,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另一手做加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行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提出了通过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碳汇和碳封存以及转化三个方面实现“双碳”目标的观点。邬贺铨认为,实现碳中和,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和工业碳排放控制之外,还需要靠数字化、电气化、绿色化发力。其中数字化包括了:需求侧管理,即减少库存、提高用能与交通效率;供应链管理,即优化物流节约成本;生产过程管理,即通过循环利用、节约能源及环保,提高质量与生产效率;运营服务管理,即通过智能监控与调度,节能提效。此外,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结合的工业互联网,可以实现提质增效减排,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信息产业本身自身的能耗也是值得重视的。

原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认为,“碳达峰、碳中和”,实质上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他指出,按照我们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战略,要把握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节奏,有四件事情比较重要:第一,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第二,加快高排放企业的数字转型;第三,拥抱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革命;第四,发展绿色信息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则从建立碳排放监测网络这一具体视角出发,分享了利用大数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五个方面:第一,建立符合MRV要求(可测量(Mea-surement)、可报告(Reporting)、可核查(Verification))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第二,利用好城市的碳中和“大脑”;第三,利用大数据模拟控制环境质量,支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第四,建立起全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体系;第五,通过建立自愿性的个人碳收支体系、碳排放计算器等支撑公众参与到碳中和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云计算技术专家王坚高度肯定了数字化的重要意义,他表示,“今天的数字化就是一百年前的电气化。数字化可能将影响未来的一百年。”具体来讲,数字化可以使城市资源使用效率有巨大的提升,在以更低的人均资源消耗量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拥有更高的人民生活水平。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中央网信办原副主任王秀军从更高层次肯定了数字化路径与碳中和目标的有机结合,指出这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高质量以及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刘梦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