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教师杨早龙:请帮帮这些孩子!

魅力霍林河 1970-01-01 08:00:20

原标题:支教教师杨早龙:请帮帮这些孩子!

藏族小学生 (图片均由杨早龙提供)杨早龙(左二)和他的学生们

9月10日教师节这天,在西藏那曲地区支教的杨早龙向家乡内蒙古人民发出了一封求助信。杨早龙是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一个农民家庭走出的大学生,今年8月他辞去北京的工作,到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扎仁镇果组小学支教半年。这封求助信是他替安多县13所小学的1708名小学生发出的。日前,记者与杨早龙取得了联系,了解他在那曲地区的支教生活。

很多孩子家庭贫困

今年8月16日,杨早龙辞去了北京一份体育编辑的工作,向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出发,并于8月28日到达安多县扎仁镇果组小学。他从拉萨出来时穿着半袖,到了安多县早晚就要点火炉取暖,过了9月份上课时穿着羽绒服也不会热了。

果组小学一共有40名学生,算上杨早龙有6名教师。给学生们上第一课时,为了和孩子们尽快熟悉,杨早龙让孩子们在纸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梦想和最想要的东西。很快,孩子们就写完了,看到孩子们最想要的是毛衣、厚衣服、棉鞋,杨早龙落泪了。虽然自己也是从条件艰苦的农村走出来,但是这里孩子们的生活状况还是让他震惊。

第一节课过后,杨早龙找到校长了解情况。校长告诉他,果组小学是当地条件最好的学校。安多县是个牧业县,位于西藏北部的羌塘草原。羌塘草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草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由于严寒干旱,这里的牧民收入不高,很多孩子家都是贫困家庭。因此,在漫长严寒的秋冬季节,孩子们渴望保暖的衣物,是最普遍而迫切的需求。听了校长的一番话,杨早龙对那曲地区有了初步的认识。

杨早龙在果仁小学主要负责体育课,也负责二年级的汉语课、全校的安全知识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社会课。上课时,能听懂他讲课的孩子并不多,因为这里的孩子们都是藏族,他们从小学一年级才开始学习汉语。孩子们清澈的眼睛里,闪烁的是对知识和外面世界的好奇与渴望,这深深地打动着杨早龙。他想按地域来给孩子们上一些课,讲述这些年自己旅行的经历,他相信没有出过那曲的孩子们会喜欢,因为他对孩子们而言,那是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

第一次家访

课余时间,杨早龙会去学生家里家访。5岁的格桑吉美是他最早认识的孩子,也是他第一个家访的学生。

格桑吉美热情地拉着杨早龙的手去他家。一座破旧的泥土坯房老远就能看见,木头门上是很大的缝隙,房顶插着一面五星红旗,没有院落,房子孤零零地兀立在蓝天白云下。杨早龙很担心这座土坯房在狂风肆虐的草原上,能否安然无恙地度过雨季。后来他发现,很多孩子家都住着这样的房子。

格桑吉美的妈妈叫桑姆,今年42岁,他的哥哥已经上了初中,在镇上读书。这位单亲母亲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她的丈夫多年前抛下他们走了。

初见杨早龙,桑姆热情地递上自己酿的牦牛酸奶。看他露出酸酸的表情,桑姆先后两次给他加了白糖,并露出歉意的微笑。桑姆拿出格桑吉美的本子,上面写了很多杨早龙看不懂的藏文。她说,格桑吉美很爱学习,很喜欢上学,前段时间孩子不小心摔倒骨折,需要养伤,看着别的小朋友上学,他就一个人偷偷地抹眼泪。通过与桑姆交谈,杨早龙能够体会到上学对格桑吉美来说的真正意义,也知道他有多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

半个月的支教生活

如今,杨早龙的支教生活已经有半个月。经历了气候不适、饮食习惯差异、语言障碍、孤单后,杨早龙没有后悔。他是呼和浩特市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团队发起人、呼和浩特市优秀青年志愿者、国家二级田径裁判员、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三好学生、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大学生……

大学毕业后的几年,杨早龙一直是自由职业者、背包客,从事过旅游摄影、户外摄影、文字编辑相关的工作。2015年,他在四川凉山支教半年。2016年,他带着一个背包、一台相机和4000元现金,用200多天的时间游览了新疆、四川、西藏、江苏、浙江等10多个省份的50多座城市。

2016年在西藏的一个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去西藏支教,了解最真实的藏区生活,成为他的梦想。今年8月份,一个朋友介绍他去安多县支教,于是他跟父母商量后,辞掉了北京的工作。

果组小学不能提供给他任何报酬,他对校长提出两个条件:负责他的食宿、提供WIFI。食宿解决了,生活的压力就小了很多,而WIFI则是他跟外界联系的重要渠道。杨早龙告诉记者,没有经济来源,目前自己的生活比较艰苦。他要通过在网上卖土特产品来攒生活费和寒假回家的路费。

到学校十几天后,他刚刚适应了高原气候后,向校长提出想走访了解周边小学的情况,根据学校和孩子们的需求,向自己的家乡内蒙古人民求助。校长肯定了杨早龙的想法,并带着他走访了几所小学。9月6日,杨早龙去了雁石坪镇小学,那里海拔5200米,回来后因为高原反应,他有些咳血。路途实在远的学校,他就联系当地的老师,将详细的情况和照片发给他。

向家乡人民求助

目前,杨早龙已经统计了果组小学、扎曲小学、码曲小学、扎仁小学、多码小学、色务小学、玛荣小学、滩堆小学、岗尼小学、雁石坪小学、加傲小学、强玛小学、德萨小学13所小学1708名小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这些小学生及学校主要需要过冬的厚衣物、棉被、体育用品、文具等物品。通过朋友圈的求助,目前有呼和浩特市东风路小学、南门外小学、锡林南路小学以及呼和浩特蓝哈达爱心公益组织、内蒙古爱心之家公益协会等小学和爱心组织与他取得联系,表示愿意帮助这些学校和孩子们。

当记者联系到杨早龙时,他很激动。他告诉记者,希望通过《北方新报》让更多的家乡人民了解那曲地区安多县的情况,也希望热情善良的家乡人民能够向这里的孩子们伸出援助之手。他构想了一个西藏小朋友与内蒙古小朋友手拉手的策划,还给家乡内蒙古人民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这次辞职到西藏支教我从没有后悔过,我认为我现在还年轻,有一些事情我还可以去完成。我始终相信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因为我从小出生在农村,所以更能体会到教育对一个落后地区是多么的重要。”

杨早龙说,他今年25岁了,这也许是他最后一次支教。过了25岁,他也将寻求稳定的生活,照顾父母,成家立业。在那曲地区的这段时间,他希望能够为这里的孩子们多做一些事情,更希望在他离开之后能有人接替他的位置,继续来安多县支教。

在此,本报向所有爱心人士和热心公益的机关单位发出呼吁——请支持这位内蒙古走出的年轻人、请帮助他支教的安多县的孩子们!如果您家里有3~12岁孩子过冬的厚衣物及文具、课外书、体育用品等,愿意捐给安多县的孩子们;如果您的爱心组织和社团想向安多县的孩子捐款捐物,请与本报记者联系,联系电话13848196411。同时,我们招募愿意为我们的爱心物资提供免费运送的物流公司及司机。如果您有此意向,也请您与本报记者联系。 (记者 查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