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医学新理念有助糖尿病人长寿和高质量生活

魅力霍林河 1970-01-01 08:00:20

原标题:国际医学新理念有助糖尿病人长寿和高质量生活

患者问:我今年54岁,身高1.75米,体重61公斤,较瘦,患2型糖尿病已11年。以前用口服优降糖控制血糖,但常出现口渴、多尿、无力等症状,现通过口服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降糖,效果仍不理想。我空腹血糖8.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3mmol/L,而且血糖不稳定,身体感觉很差,左下肢麻木疼痛,不能长时间走路。我是否得了糖尿病并发症,该如何防治?

王执礼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你患糖尿病已11年,正属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高发期,也是糖尿病胰岛功能易受严重损害的阶段。糖尿病发病一般分3个时期:

第一,高血糖前期。此期有的人可持续2—3年,有的人可持续3—7年,甚至可达10年左右。2型糖尿病患者此期血糖可能不高,但常有高胰岛素血症及腹型肥胖等表现。特别是有家族遗传史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受到影响或分泌的胰岛素质量较低。这个时期,病人表现为糖耐量减低,往往因没什么明显的症状而疏于防范,不采取科学的手段干预,最终使自己从糖耐量减低转变成糖尿病病人。

第二,糖尿病高血糖期。即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出现了多食、多饮、多尿、消瘦“三多一少”的症状,此期糖尿病病人并发症可能较少或不很严重,但有些糖尿病病人会存在麻痹心理,认为仅血糖高对人体没有太大损害。

第三,慢性并发症期。多是患糖尿病5年或10年以上的病人,有的可在糖尿病确诊后1—2年发生。这时由于糖尿病的高糖毒性,对全身大中血管、微血管以及全身的脏器组织造成损害,糖尿病病人可并发眼、脑、心、肾和神经等各种并发症。有的甚至因并发症没有得到控制而致残、致死。

你目前正处于糖尿病第3个阶段,即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期。从你的症状看,身高1.75米,理想体重应在70公斤左右,而你的体重为61公斤,低于正常值,已处于代谢负平衡状态。这是因你胰岛功能低下,糖代谢异常,不能像常人那样从糖代谢中获取能量,使机体过多地消耗蛋白质和脂肪所致。你常感下肢疼痛,不能长时间走路,医学上叫间歇性跛行,是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的表现。这个阶段,也是糖尿病病人发生糖尿病足,甚至糖尿病性下肢坏疽的高危阶段。

至于如何科学治疗,从你目前的用药状况来看,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你忽略了从总体上对胰岛B细胞的保护。你服用的优降糖和格列吡嗪,都是磺脲类降糖药,这类药的作用机理是促进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适用于胰岛B细胞有一定储备功能的2型糖尿病病人。你患糖尿病11年,胰岛B细胞功能有可能已受到严重损害,需做相应的胰岛功能检查以确定诊断。你的体重已处于负值,即消瘦状态,再用口服降糖药,不仅不利于降糖,还会进一步减轻体重,使机体抵抗力进一步下降,同时还会损害肝肾功能,产生“鞭打疲马”的后果。此时,如能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不仅能把血糖控制在满意水平,而且能避免或阻断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体重也会恢复到正常,而且体力、精神状态也会有明显改善。

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1.检查胰岛功能的状况、并发症有无及程度、肝肾功能等。全面、正确、科学地评估胰岛功能,对制定针对你病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非常重要。明确有无并发症,有利于让你正确选择药物并采取科学措施阻断和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2.慎用口服降糖药。

3.采取保护胰岛细胞的综合疗法,从整体上控制血糖和病情。

4.改善全身微循环和组织代谢环境,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典型病例:侯先生,63岁,患糖尿病6年,身高1.70米,体重57公斤,体重低于理想体重12%。入院后查空腹血糖2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5mmol/L,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右足麻木,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口服降糖药并同时每天使用胰岛素57单位,血糖仍不稳定。采取保护胰岛细胞综合疗法4周后,平均血糖为6.1mmol/L,胰岛素由日注射57单位降至日注射8单位,且不再服口服降糖药,同时采取科学的运动和饮食疗法,右足麻木症状消失。应用保护胰岛细胞综合疗法对糖尿病病人进行科学系统的治疗,有利于胰岛细胞功能的修复和胰岛素受体活性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