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体育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

魅力霍林河 2018-02-17 00:00:00

原标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体育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

过去的五年,我区与国家体育总局签署两项合作框架协议,成功申办了2020年第14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成为全国首个足球改革发展试点省区、成功举办了第10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仅以自治区政府和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的体育类政策文件多达10件(全部集中在2015-2017年间)。我区体育事业发展中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得到解决,很多想办但没有办成的大事得到了有效推动。

一是足球改革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刘延东副总理先后四次对我区足球改革试点工作给予批示肯定。全区各盟市旗县均成立了足球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足球协会46个,现有专兼职足球管理人员4000余人。一大批公共足球场馆建成并投入使用。社会足球场增加到2639块,改善校园风雨足球场地3000多块。在呼和浩特市开工建设国家北方足球训练基地、在包头市建成了国家北方青少年足球夏令营活动基地、在海南省保亭县建成了内蒙古青少年足球海南冬训基地,在呼伦贝尔市建成中俄蒙足球训练基地,在锡林郭勒盟建成中蒙俄足球训练基地。呼和浩特市建成了和林县足球小镇。足球专业人才快速发展。从2014年9月试点之初的145名注册足球教练员、176名注册足球裁判员,发展至2017年底累计拥有等级足球教练员3173人、等级足球裁判员3086人。其中,2017年培训通过等级足球教练员2596人,培训通过二级以上裁判员1050人。足球青训体系初见成效。足球青少年运动员注册人数由不足2000人增加到10473人。青少年足球组织不断扩大,现有青少年足球俱乐部95所,建立了青少年足球U系列联赛体系,在全国U12系列竞赛中我区青少年运动成绩有新突破。形成了覆盖各年龄段的足球联赛体系。“蒙超、蒙甲、蒙乙”准职业联赛初具规模,校园足球“4+1”联赛形成体系,“公仆杯”“劳动杯”足球赛事激活了党政机关干部和职工的热情,沙滩足球、雪地足球形成特色,城市、城际联赛遍地开花。创办了足球发展基金,为足球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创办了国内首个“足球频道”,拓展了足球运动对外宣传平台。出台了内蒙古足协调整改革方案,足协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足球运动已成为我区参与人数最广泛的项目。二是体育职能“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2017年自治区体育局党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区体育工作实际,完成了15个直属事业单位机构职能调整改革,理顺了工作关系、调整了项目布局、优化了编制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体育总会“牵头抓总”的职能,圆满完成满洲里市“大体操进校园”全国改革试点任务,体育社团组织试行“一业多会”制改革。在自行车、搏克、跆拳道、射箭、钓鱼等项目上推行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联盟、大众项目协会等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模式。全年依托自治区级体育社会组织举办、承办各类全国、全区性赛事活动30多项次,7个全区性体育社会组织获得2013-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三是积极推行“一单两库一细则”工作机制。制定了体育行政权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双随机一公开实施细则。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整合全区体育系统信息资源,搭建了全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区内体育场馆预订、赛事报名、全民健身指导等功能,全面提升了全民健身网上公共服务能力。

我区以推进群众体育生活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原则,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增强获得感。全区体育场地数达39879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9平方米,超过2020年全国预期人均水平。旗县(市、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实现全覆盖,90%的苏木乡镇建有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93.5%的嘎查村建有全民健身活动站点,82%的城市社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点。农村牧区“123”老年人体育工程稳步推进。建成3条国家级登山和草原健身步道、5个草原全民健身示范基地、7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3个智能化体育公园、126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17个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培训基地、1450个健身气功站点。打造了1个“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1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个“自治区全民健身示范县”、4个“自治区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遍及城乡的一大批健身广场、体育公园、户外营地、健身步道、健身路径、笼式足球场等设施投入使用,“10分钟健身圈”正在形成。

盟市、旗县体育总会实现全覆盖。新型社会体育组织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全区现有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1952个。现有全民健身活动组织站点8437个,每万人拥有健身活动站点3.4个。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3万人,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7人。“科学健身草原行”“健康快车进社区”“科学健身大讲堂”将科学健身知识送到群众身边。“一地一品牌、一地一特色”的全民健身特色品牌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每年组织万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者,赴社区、广场、公园进行科学健身辅导。基本实现了“每个社区、嘎查村配备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每年举办一次全民健身活动,推出一套适合人群和地域特点健身方法”的目标任务。

积极开展那达慕、蒙古族“男儿三艺”等活动,大力推广马术、搏克、射箭、曲棍球、驼球、布鲁、安代健身操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修订了蒙古族传统布鲁、传统弓箭自治区地方标准。成功举办了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了参加历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最好成绩,一等奖总数、奖牌总数列全国首位,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彰显了内蒙古的民族风采。举办了两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营造了欢乐祥和、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喜庆氛围,充分展示了全区各族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草原民族独特的传统体育深厚文化魅力。

加强“科训医管”一体化建设,坚持以训练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以医疗服务为保障、以管理为手段,充分发挥复合型科研保障团队作用。整合体育系统医疗资源,创建了内蒙古体育医院。建设、维修了内蒙古马术馆、内蒙古赛马场、武川训练基地综合训练馆,我区优秀运动队训练条件逐步改善。逐步完善以夯实基础、培养人才、持续发展为理念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建设,初步建立了“体育、教育、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五年共命名各级各类体育传统项目和特色学校248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97所,7所体校被命名为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全区共有各级各类业余体校、体育中学63所,旗县(市、区)业余训练组织68个,在训注册青少年运动员3.75万人。

体育产业在促进消费、增强发展潜力和带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显现。据统计,2016年自治区体育产业总规模占同期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0.82%,占比较上年度增长5.1%。健身休闲产业蓬勃发展。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内蒙古国际马术节入选“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是全国唯一入选的马主题赛事。打造了1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1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体育用品销售业快速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初步形成、体育旅游业充满生机。初步形成了职业联赛、商业比赛、单项竞赛和综合性比赛组成的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彩票业为体育产业发展汇聚了有生力量,过去的五年,体育彩票以年均近24.4%的速度递增,累计销售182亿元。2017年我区体育彩票销售47.4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