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推进生态节水打造绿色农业

魅力霍林河 2020-10-10 09:18:00

原标题:通辽市推进生态节水打造绿色农业

通辽市是农牧业大市,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农业用水量占全市用水总量85%以上,绝大部分依赖地下水。从2018年起规划实施了以农业高效节水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目前,全市累计投资60.3亿元(其中项目资金48.4亿元、整合资金11.9亿元),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570万亩,建设了科左中旗100万亩、开鲁县50万亩、科尔沁区20万亩集中连片示范区,实现年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0亿斤以上,年节约农业灌溉用水6亿立方米以上。

近年来,全市以农业高效节水为中心的农牧水利工作扎实推进。通辽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3年的0.55提高到2017年的0.623。2018年到2020年,通辽市计划实施农业高效节水工程1000万亩。目前,2018年400万亩的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对经济发展乃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水利越来越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

通辽市持续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和国家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75.91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引绰济辽工程、LXB供水通辽支线工程、乌兰哈达水库供水工程等重点蓄调水工程前期工作;推进水利重点改革工作,完成小型水利工程水管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全面推行河长制。

科左中旗围绕生态节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成信息技术、创新手段、改革举措,全域规划建设高效节水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全国首创浅埋滴灌高效节水模式,全力打造全国生态绿色现代农业样板。示范区覆盖全旗20个苏木乡镇(场)60%以上耕地,实现了节约农业灌溉用水和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双赢目标,年节水1.9亿立方米,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和水利部的充分肯定。示范区重点规划建设了42万亩浅埋滴灌集中连片核心区,涉及5个苏木镇、73个嘎查村,全时推广卫星导航精量播种、生物预警绿色防控,质量溯源智慧种植、水肥一体智能灌溉等先进技术,全面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现了农业生产、管理、灌溉、装备现代化。

科尔沁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农业用水占地下水使用量80%。近年来,科尔沁区累计投资12.8亿元,建成以浅埋滴灌为主的高标准农田130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62%,年节水2.2亿立方米,项目区地下水位上升50厘米,有效破解“产粮又缺水”矛盾。为进一步提高节水增粮生产水平,今年投资2.95亿元重点打造了木里图镇20万亩集中连片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核心区内全面应用浅埋滴灌、大小垄种植、水肥一体化等先进生产技术,实现了农业高效节水预期目标。建设了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集成推广气象数据采集、地埋传感、绿色防控等信息化技术,全面提升了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通过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尔沁区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多赢,平均每亩粮食产量提高200斤以上,效益增加150元以上、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减肥30%、减药20%、减机械作业费30元以上,省水50%、省地10%、省电30%、省工50%,夯实了粮食产能,促进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实现了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压减地下水超采量60%。

科左中旗、科尔沁区是通辽市发展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实现增产增收节水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全市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70万亩,项目实施后,按玉米平均亩产提高70公斤、1.44元/公斤计算,572万亩共增收5.8亿元,实现年人均增收500元以上。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无膜浅埋滴灌的应用,实现了节水、节肥、省工、增收的多效合一。全市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坚持以旗县为单位,打破乡村界限,重点围绕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规划项目地块,确保集中连片推进。坚持“水、电、井、路、树、技”六配套标准,“品种、播种、配方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机耕、机收、秸秆还田”八统一原则,确保一步到位建成高标准农田。全面推行“一增四改”“水肥一体化”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健全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同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配置精准计量设施,实现智能化水电双控。通过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农业生产实现了“一提、两增、三减、四省、五促进”的综合效益,有效缓解了地下水下降趋势,带动全市生态环境整体性好转,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共赢,走出了一条生态脆弱地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