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华外交官眼里的内蒙古:兴奋 感动 留恋

魅力霍林河 1970-01-01 08:00:20

原标题:驻华外交官眼里的内蒙古:兴奋 感动 留恋

原标题:驻华外交官眼里的内蒙古:兴奋 感动 留恋

6月28日,在鄂尔多斯的习习凉风和绵绵细雨中,第三届驻华外交官“文化中国行·内蒙古文化之旅”活动结束。

临别之际,外交官们买了许多纪念品,他们要把草原的气息带回去。马克力文穿上大红的蒙古族短褂,戴着草帽,看背影俨然一个蒙族大叔;黄仁洙一边购买粉色的羊绒围巾,一边开玩笑说:“我是个妻管严”;阿玛尔戴着亮闪闪的银手镯,满意而归……

3天多的内蒙古之行,让外国朋友们兴奋、感动和留恋。韩国驻中国大使馆新闻官黄仁洙致力于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在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观看舞蹈诗剧《我的贝勒格人生》时,优美的舞姿让他深受震撼,直呼“太美了”。在苏泊罕草原观看鄂尔多斯“婚礼”时,“新娘”走出家门的一刹那,他忽然泪流不止。“中韩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情景让我想起小时候参加过的一些婚礼,有种熟悉的感觉。很多传统文化在渐渐消失,我们应该想办法保住。”黄仁洙说。因为一口流利的汉语,他最初被误认为是我国南方人。独特的草原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淳朴友好的内蒙古人更让他难忘。“你的笑容亲切甜美,有触动心灵的力量!”黄仁洙如此赞美接待人员张一丹。他说,以后还要带着家人和朋友来玩儿。

“我最喜欢白酒、铁板牛肉和麻辣豆腐。”来自德国的外交官德史凯说。在蒙古包的聚会上,德史凯和马里安频频举杯给大家敬酒。内蒙古文化之旅,让他们结交了很多朋友。英俊的马里安来自遥远的乌拉圭,还带来几件乌拉圭足球队的球衣,送给了当地朋友。他在中国待了6年,汉语娴熟到能给别的外国朋友当翻译。马里安以前去过锡林郭勒草原,也到包头的朋友家住过。记者说:“你不止活跃在官方,已经深入到民间啦!”他听了哈哈大笑。马里安告诉我,乌拉圭有大海和沙滩,也有草原。他说,回北京后要写一份报告,通过使馆与乌拉圭政府沟通,向乌拉圭人民宣传内蒙古文化。

来自美国的安德鲁和来自保加利亚的丹妮察等其他几位外国朋友也会讲汉语,我们的语言文化正传播得越来越广。马克力文是音乐人、社会学家、作家、教授,虽然不会讲汉语,却一直在用美国乡村音乐讲述中国故事,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歌声和文字向世界传播真实的中国,是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中国是友谊之邦,草原人民更是热情好客,异国朋友很快便能入乡随俗。听了蒙古族民歌、马头琴演奏后,俄罗斯联邦驻中国大使馆参赞主任、本次访问团团长维克多按捺不住,当即献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喀秋莎》,引得众人伴唱欢呼。在内蒙古大草原,外国朋友没有醉于烈酒,却醉于歌声与热情。参观神圣的成吉思汗陵,听工作人员讲述蒙古族传奇人物的英雄事迹。绕敖包祈福,了解它的由来和意义。跟蒙古族朋友学说蒙语“赛因白努”,并记住是“How do you do”(你好)的意思。参观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观看马头琴制作,流连忘返。鄂尔多斯剪纸技艺自治区级传承人温丽桃,当场给每位外宾剪了一幅小头像。寥寥数剪,惟妙惟肖的肖像剪纸就出来了。大家一边赞着“nice”(好),一边高兴地与温丽桃合影留念。

在座谈会上,维克多团长向内蒙古的朋友真诚致谢,俄罗斯联邦、奥地利、坦桑尼亚、津巴布韦等15个国家驻中国大使馆的外交官们一致表示,愿意向外宣传中国文化和草原文化,促进国与国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各位外国朋友的友善亲和,特别是对草原文化的钟爱,让人倍感欣慰。希望大家多来走一走、看一看,了解蓬勃发展的、民族团结的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赵新民说。赵新民当场承诺,近期将给奥地利驻中国大使馆参赞海迪曼等人提供我区各地的文化节日和节目清单,欢迎各国友人来参加草原文化节、昭君文化节、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等文化节庆活动,加强交流,增进友谊。(记者陈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