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增长路径谋划“十三五”发展——自治区党委九届十四次全委会议精神解读

魅力霍林河 2015-12-18 08:43:00

原标题:以创新增长路径谋划“十三五”发展——自治区党委九届十四次全委会议精神解读

原标题:以创新增长路径谋划“十三五”发展——自治区党委九届十四次全委会议精神解读

核心提示

◎强化创新的制度和法治安排

◎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激发区域经济活力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发展居于首位。自治区党委九届十四次全委会议提出,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推动科技、要素、产业、产品、组织、管理、品牌、业态、商业模式全面创新,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创新对拉动经济增长、推进结构优化、促进动力转换的乘数效应。面对新形势和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创新,释放经济增长新的活力和动力。

从全国看,“十三五”时期,创新驱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将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希望和动力所在。加强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这将为我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发展新的增长动力和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框架和以创新为引领支撑的发展模式带来新的动力和空间。

从我区看,传统优势正加快向创新优势转换。一是我区原有传统产业靠能源、原材料工业支撑增长的自然优势正在向经济集聚、集约、多元发展新优势转变。这些年随着全区交通、物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上转型升级创新意识增强,全区以工业开发区(园区)为支撑的集聚发展优势、以产业链延伸为核心的集约发展优势、以非资源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依托的多元发展优势正蓄势成规模。二是我区传统能源、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向生产要素提升保障新优势转变。这些年自治区党委、政府紧盯企业生产要素需求,着力解决资金、技术、管理等瓶颈制约,全区要素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三是传统区位优势正向要素集聚新优势转变,并赋予了传统区位优势新的内涵。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一系列战略引领下,我区的传统区位概念由过去单纯的地理特征逐步转换为全国重点区域战略布局和经济腹地辐射的交汇点、结合部和过渡带,并且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已持续10多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了10000美元以上收入水平,这个时期如果没有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引领和支撑,经济增长就将停滞,因此,需要我们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着力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配套优势转变,着力培育发展新动力和新兴产业,将比较优势转化提升为竞争优势,着力加快要素集约和优势整合步伐,着力培育新优势、拓展形成发展新空间。

建立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必须着眼于从科技创新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发力。自治区党委九届十四次全委会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拓展发展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等7个方面的创新驱动点。“十三五”时期,破解我区创新支撑力薄弱问题的关键,除了加快创新人才培育、提升创新的人力资源支撑外,更重要的在于优化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着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一是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必须强化创新的制度和法治安排。围绕创新主体的培育和发展,优化政策供给,探索建立创新主体激励与保障等方面的地方性保护法规和制度,发挥政府在支持创新创业中的作用,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完备的政策支撑,并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同时,通过整合实验室、大型科学仪器等技术平台,优化创新公共服务资源,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的科研基础设施,面向社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放和提供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产业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发,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技术支撑。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做法,积极吸引天使投资、创新创业投资,培育发展适合我区实际的青年创新创业基金、重大技术创新基金等,推动发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等新模式,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多元金融资本支撑。

二是构建产业新体系,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努力摆脱传统单一路径依赖、实现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有效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依托我区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有色金属、现代装备制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优势,加强延链强链,提升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等配套水平,协同发展现代物流、资本市场、研发设计等配套生产性服务业,提高集群要素配置和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集群,着力构建“五大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新体系。通过集群内分工合作和协同创新,培育壮大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跨行业、跨区域的产业创新组织新体系。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加速产业链上关联企业、研发和科技服务机构聚集,结合产业规模和结构,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体系。围绕优势产业和大企业,发展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成长性好、协作配套能力强的专业化中小企业,采取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发展协作分工,引导中小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提高专业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能力,着力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新体系。

三是拓展发展新空间,挖掘区域发展潜能,激发区域经济活力。过去的10多年,我区经济高速增长靠的是以呼包鄂地区为主的城市经济带动实现。目前我区还有31个国家级和26个自治区级重点贫困县,全区第一大经济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十三五”时期,需要继续围绕培育发展区域增长极,打造“呼包鄂乌”一小时经济圈,将“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协同发展与“乌兰察布-大同-张家口”长城金三角经济有机联为一体,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务实合作。加快“乌海及周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沿黄、沿线经济带建设,提升清洁能源、新型煤基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等产业集中区和工业园区发展水平。同时,着力打造“赤峰-锡林郭勒-通辽”城市群经济带,深化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互补和工业集中区建设,积极培育和承接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力激发全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四是创新增长路径,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我区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核心问题就是发展不足,表现为供给和需求的两侧均存在结构性单一和不足,生产供应的大量是初级、低端、黑色和污染的产品,同时表明我区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有待广泛深入挖掘、加快生产侧的新陈代谢任务依然很重,也表明我区生产和消费两侧转型升级潜力和发展空间还都很大,相应投资和消费的动能和需求也十分强劲。比如投资方面,我区民生性、公共消费型基础设施建设、已有产能的优化升级、教育、文化、健康、旅游等领域,以及生态环保建设等领域投资都具备较大增长潜力。比如消费方面,家政服务、网络消费、文化体育、健康食品和高质量、高水平消费等均未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依然面临一个时期潜在的和现实的供给短缺,由此将开拓出我区消费增长新的巨大空间。比如进出口方面,随着我区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外开放平台不断完善,环境不断优化,承接产业和要素转移优势趋向明显,我区的开放平台对周边区域产业和要素的吸引力明显增强,承接产业和要素转移的优势也将进一步显现,生产加工出口、装备制造产品的输出和进口等潜力将会进一步释放。

(作者杨臣华系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