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苍茫看劲松——记内蒙古军区边防某团伊木河连原连长杜宏

魅力霍林河 2016-03-29 09:27:00

原标题:雪域苍茫看劲松——记内蒙古军区边防某团伊木河连原连长杜宏

原标题:雪域苍茫看劲松

杜宏生前历史照片,连队官兵摄于2010年1月17日。

2016年3月2日,在华灯璀璨的夜色中,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报道组,从首府呼和浩特奔向1000多公里外的呼伦贝尔,心已不由自主的飞向那个在地图上都难以找到的边防连驻地,它的名字叫“伊木河”。

三月的春风,未能劝退北国的万里冰封,额尔古纳河在肆虐的风雪中封冻如锦缎逶迤向前。在浊浊苍穹下,银妆素裹的原始森林里暗藏危机,林海雪原的无人区野生动物时常出没。只有大兴安岭的地下暖泉,在日光充足时热情洋溢地拥抱玉树琼枝间的林区公路,然而到了夜间,却变得冷冰冰硬梆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了林区特有的危险路段——冰包路。

从驻守在莫尔道嘎镇的内蒙古军区边防某团出发至伊木河连队之间,山路途中遇到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冰包,当行至距伊木河连队70公里处时,记者乘坐的车险些滑下路基。眼前200米长的路面上,冰层厚度近3米。同行的战士们用锹铲,用镐刨,用树枝垫,历经半个多小时救援,车辆才再次回到路面。300多公里的山路,报道组艰难跋涉了8个多小时。

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依然冰封千里,位于北纬52°46′的界河南岸的山坡上,矗立着迷彩哨所。2015年12月30日午后,执勤途中的连长杜宏,因山陡路滑跌落在哨所处的悬崖下。雾凇迭起的林海里,伊木河边防连笼罩在悲伤的氛围中。

“不辱使命,卫国戍边”8个大字印在原木的营门两侧,也是杜宏烈士用31岁的青春年华,发出的铮铮誓言。

视兵如兄弟

从军13载的杜宏,也许是内蒙古8000里边防线上最普通的一员,从他生前照片和遗留下的极少的视频资料里,看到的是一个带着眼镜、不苟言笑、身材魁梧的“80后”。但在伊木河的战士们眼中,他亲切、宽厚、严厉、倔强,是一位关心战士们成长的好连长,是一位关爱战友们生活的好兄弟。

过生日,吃蛋糕,已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但对于“雪域孤岛”的伊木河官兵来说,却是一种奢望。在指导员李东风手机里,有一张最“丑”的蛋糕照片。

2014年8月,连队上等兵张明快过生日了。他心想,连队官兵每个人的生日,连长都记得给煮碗长寿面。可是这次自己过生日,连长却在团里比武,肯定泡汤了。

其实,杜宏始终记着小张要过生日的事儿。比武结束后,他专门去镇上买了一个奶油蛋糕。从团部到连队有6个小时的路程,杜宏担心蛋糕放在车上被颠坏,一直捧在胸前,可到连队时蛋糕还是散了架。打开一看,奶油粘在盒子上到处都是,蛋糕就像一团面糊糊。

全连官兵围着这个连队里的第一个生日蛋糕,唱起生日歌。这个蛋糕,张明吃得满眼泪花。

伊木河的冬天漫长而寒冷,连队到哨所需要近半个小时的路程,站岗执勤的官兵每天从连队打饭,能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饭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你们站岗放哨已经很辛苦了,可大冬天连顿热乎饭都吃不上,怎么能行?这个小问题都解决不了,我还当什么连长?”杜宏让远在鄂尔多斯的妻子从网上查询适用高寒地区的饭盒,最后选择了哨所至今仍在使用的这款饭盒。这保温饭盒,暖的是饭,更是战士们的心。

在连队的走廊里,记者遇见打扫卫生的战士王兆鹏,问起连长的事情,他眼圈红了。他说:“我们现在用的旋转拖布桶,还是连长让妻子从网上购买邮寄到连队的呢。他2014年2月底休婚假,可他心里却始终惦记着伊木河。”

城市里5月已经春风拂面、树叶露出尖尖角,但在伊木河依旧是冰雪世界。2014年5月的一天,杜宏带队和六连会哨,交接生活物资。但路上不时出现冰包,加之边防机械队正在路上除冰,耽误了行程,晚上9点多钟,距离连队还有70多公里,迫于无奈他们只好夜宿边防机械队的临时宿营点。可宿营点只能腾出2个单人铺,睡不下4个人。

杜宏让新兵程辉和另一名战士到屋里睡,自己和司机班长在车内睡。程辉心想,勇士车白天的时候都冷得很,晚上气温那么低怎能受得了。他不忍心让累了一天的连长在车里睡,坚持要跟连长换铺,可杜宏不答应,说:“你刚来林区能适应这边的气候吗?别让了,你俩就睡屋里!”说着,杜宏和班长刘希森回到了车内。

程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悄悄下床想去看看睡在车里的连长。刚一出门,正撞见杜宏下车方便。他看见程辉,有些生气地说:“外边那么冷,瞎转悠什么,快回去睡觉!”程辉躺回到床上,心里感到格外的温暖。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