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有力支撑内蒙古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魅力霍林河 2016-04-11 08:47:00

原标题:创新驱动有力支撑内蒙古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文件摘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围绕重点领域创新需求,加快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实用成果转化、创新平台载体三大工程。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和“草原英才”工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多运用财政后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组建技术联盟,力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5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整合各类科技计划,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建设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交易等相关政策。深入落实质量强区决定,加快实施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摘自2016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产业创新团队,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推动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到2020年我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

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以提高园区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园区发展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发展互联网经济。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发挥我区云计算数据中心区位和规模优势,坚持改革创新和市场需求导向,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大数据加快发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摘自《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创新驱动有力支撑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工作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强化顶层设计、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投入10.28亿元,是2011年的2.14倍。全区申请专利8876件,同比增长39.58%,授权专利5522件,同比增长36.99%。万人专利发明拥有量1.22件。内蒙古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2091.6亿元,同比增长14.2%。

完善顶层设计。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制订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和《内蒙古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规划(2013-2020年)》,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做出顶层设计和重点部署。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法律保障。

积极引领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目前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据统计,近年来,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中87.6%的经费投入到企业,带动企业创新投入36亿元。“十二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的获奖项目中,42.5%的奖项被企业摘取。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5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37家。截至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共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研发机构38家,攻关方向涉及现代煤化工、清洁能源、有色金属生产加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生态综合治理、稀土、蒙医药等领,覆盖全区12个盟市。

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十二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紧紧深入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和“草原英才工程”,依托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和各类创新平台,大力培养、引进和使用高层次人才。2015年,全区共有4人入选国家人才计划,39人、21个产业创新创业团队、18个高层次创新创业基地入选内蒙古自治区“百人计划”。截至2015年,全区已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69家,协议引进院士81名,入站的院士专家团队达到480余人,开展联合科技合作攻关项目140余项,项目研究经费投入近12.6亿元,申报自主知识产权30余项,为建站单位的新产品研发、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创造、科技人才素质提升与创新团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的实施意见》。认定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众创空间试点31家、众创空间试点(培育)10家,认定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示范区。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众创空间联盟,通过政策、项目支持,将分散、单打独斗的众创空间进行整合,采取众包、众筹、众创的模式,实现抱团取暖、多方共赢的集群效应,有效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的建设与升级。截至2015年,内蒙古共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91家,国家级孵化器8家,高新领域各类国家级基地8家,国家级高新区2家,自治区级高新区8家。2015年,“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和“特种车辆及其传动系统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内蒙古在这两个研究领域的创新水平跻身国家行列,也让内蒙古从此告别了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历史。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内蒙古将科技成果推广、专利转化确定为科技计划重点支持方向,一批科技成果得到了转移和转化。仅2015年,全区各盟市共转化重点成果160项,引进推广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有效融合。(记者 苏永生)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