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网格化监护:确保高危孕产妇平安

魅力霍林河 1970-01-01 08:00:20

原标题:内蒙古网格化监护:确保高危孕产妇平安

依据呼和浩特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统计,今年呼和浩特市符合全面两孩政策生育人群新增6106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首府高龄孕产妇人数急剧增加,一个生产周期预计新增出生35岁以上高龄孕产妇占46.6%。那么,高危孕产妇监控和救治网络是如何运作的?5月末,记者走访了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呼和浩特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进行调查了解。、

社区实施动态监护

5月26日下午,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生张晔在二孩门诊坐诊。当天下午,36岁的二孩孕妇高女士来做孕检。张晔详细地询问了她的情况,并嘱咐她这个阶段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和需要做的检查项目。高女士孕17周,被评估为中度高危孕妇,主要原因是她头胎为剖宫产,是瘢痕子宫,年龄又偏大。

张晔给记者拿出了一份“高危妊娠评分表”,其中有“一般情况、异常产史、严重内科合并症、本次妊娠异常情况、致畸因素”等7大类、64小项的评分标准。张晔告诉记者,0~5分为轻度、6~15分为中度、16分以上为重度高危孕产妇。目前高女士得分为10分,属于动态监控的时期。高女士的丈夫在外地工作,如果孕后期没有家人陪伴,社区及卫生部门会派专人陪护,以确保其安全。

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刘桂云告诉记者,前几天她们医院刚刚在全市范围内做了一次高危孕产妇筛查方面的培训。目前,首府基层保健机构的高危妊娠管理包括:高危孕产妇筛查制度、高危孕产妇首诊负责制度、高危孕产妇逐级报告制度、高危孕产妇追踪随访制度、高危孕产妇护送转诊制度。总的来说,就是要构建全市卫生系统范围内一个全面监控和及时有效救治高危孕产妇的网络。

今年的6月,建筑规模58265平方米的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将落成,同时呼和浩特市妇女儿童医院将挂牌成立,3~5年时间内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的床位数将扩大到500张,使保健院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有个质的飞跃。

二孩咨询门诊每周授课

5月27日15时50分,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的产房内,40岁的张女士生下了自己第二个孩子——一名3.4公斤的男宝宝。半个小时后,助产士将穿上了水粉色连体衣的宝宝,放在张女士的胸前。枕着妈妈的胸膛,小宝宝显得疲惫又满足。这是母子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两个小时后,张女士被推进了产科病房。护士李晶晶过来,指导了她应如何正确母乳喂养。在隔壁专门的配奶室里,配奶师黄迎春给新出生的宝宝配了10毫升的奶粉。在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出生的新生儿,需要喂养奶粉的,都必须由专门的配奶师根据实际情况配制。一般新生儿每次喂奶量不能超过10毫升,必须先吸吮完母乳后才能喝奶粉,这是为了保证充分的母乳喂养。张女士是当日生产的第四位二孩高龄产妇。

今年春节过后,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的产科病人急剧增加。产科副主任杨琦芳告诉记者,为了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和羊年后生育堆积,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在春节后增开了一个病区的产科病房,使产科病床数由原来的43张增加到90张,但从目前看,仍不能满足需求。今年以来,她们医院的产科,已经出生了2200多个新生儿,其中二孩数明显增加。

杨琦芳在接诊中发现,因为觉得自己有生育经验,二孩的妈妈往往不是很注重孕期保健,其实由于二孩妈妈有不少头胎是剖宫产,加上二孩妈妈年轻普遍偏大,她们更容易成为高危孕产妇。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在4月份开设了二孩咨询门诊,并在每周两次的孕妇学校讲课内容中,增加了高龄产妇备孕、孕期和分娩时特别需要注意的内容。

危重抢救中心成立

一位高龄产妇刚刚生下自己第二个孩子

护士指导产妇正确哺乳

医生正在为高龄孕妇做高危筛查

5月30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主任孟海霞接到基层医院的一个电话,说有一位高龄产妇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危险状况,可能需要转诊到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抢救。孟海霞马上联系内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的专家,做好会诊抢救准备。半个多小时后,她又接到电话,说孕妇的危险情况消除了,目前不需要转诊了,处于临战般状态的孟海霞和同事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今年,高危孕产妇转诊制度实行以来,孟海霞最大的感受是,从基层医疗机构转诊过来的孕产妇逐渐增多——不是以往的临近生产时才转诊过来,而是在怀孕初期发现高危指征就转诊到这里。这为全面动态地掌握高危孕产妇的情况,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提供了保障。

孟海霞说,高危孕产妇筛查制度让更多的基层妇产科医生在接诊时,能够第一时间判断孕产妇的高危程度,并提出动态监控或者转诊的建议。例如,高龄的孕产妇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就是高危的重要特征。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是呼和浩特地区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抢救中心。按照区域划分,担负着回民区、土左旗、武川县辖区各助产机构高危孕产妇转诊的任务。实际上,全市乃至全区范围内的高危孕产妇也经常到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产科急救中心的任务包括负责接收高危孕产妇转诊、成立院内产科抢救小组;承担危重高危孕产妇的诊断治疗和抢救;负责产科危重病人的诊治;下级提出会诊要求时,立即组织人员到场援救。

为了提高对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能力,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发挥自己三甲综合性医院的优势,建立了以产科、儿科为主力,内科、外科、急诊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为骨干的急救小组,并开设绿色通道,确保在抢救危重孕产妇时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增强急救能力。有效减少新生儿死亡,做好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

转诊救治网络覆盖全市

5月26日,呼和浩特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妇幼科科长张虎晓接受采访时介绍,2015年12月,呼和浩特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展了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摸底生育意愿抽样调查和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调查工作。通过抽样调查推算,全市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生育的人群,预计在2016年新增6106人,2017年新增7254人,2018年新增5532人,2019年及以后新增6591人。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首府高龄孕产妇将会急剧增加,一个生育周期预计新增出生35岁以上高龄孕产妇占46.6%,呼和浩特地区助产机构2016年加之羊年后生育堆积将出生4.2万人,2017年以后每年将出生3.9万人左右。

为了应对“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妇幼健康服务需求扩增,特别是高危孕产妇增加的新形势,首府卫生部门强化孕产妇管理救治服务能力,要求各助产机构做好咨询评估和高危筛查,完善孕产妇网格化管理。目前,首府24家助产机构陆续开设二孩门诊,加强对高龄孕产妇的健康咨询和指导,从源头减少高危孕产妇。全市即将统一使用母子保健手册,这将有利于各地区、各助产机构准确掌握高龄妇女孕情底数,全面掌握孕产妇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及产后健康检查情况。同时,首府建立了孕产妇危急重症转诊网络体系。按照区域划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与回民区、土左旗、武川县辖区各助产机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与新城区、赛罕区、和林县辖区各助产机构;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与玉泉区、托县、清水河县辖区各助产机构签订双向协作协议,明确工作流程,转诊救治网络覆盖全部助产机构。

危急重症孕产妇转诊时要由转出医院医护人员护送到上级医院并协助办理入院手续。各级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和三级医疗机构按照职责,预留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床位,接到基层求助电话后,在第一时间做好救治工作准备,接受辖区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会诊、转诊和救治,确保危急重症在辖区内能够接得住、接得好。

各医疗机构在发现危急重症孕产妇及异常孕产妇拒绝接受治疗或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或高危孕产妇失访的,必须在24小时内上报辖区妇幼保健所并逐级上报市卫生计生委协调解决,尽最大可能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