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工“正规军”何时上岗?

魅力霍林河 1970-01-01 08:00:20

原标题:护工“正规军”何时上岗?

王清明为患者剃头

技能培训

在医院里活跃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不是病人的家属,也不是医生、护士,却担负着照料病人生活起居的职责,他们以此谋生,他们就是“护工”。记者近日在首府各大医院调查采访中发现,持证上岗的护工屈指可数,大部分护工都是在实践中摸索积累经验。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亟待有关部门规范护工的行业标准。

陪护要有

耐心和爱心

【体验】

陪护要有

耐心和爱心

7月7日5时30分,在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1301房间,护工王清明准时醒来,来不及揉散脸上的倦意,他便手脚麻利地收拾起铺在地上的气垫床。

王清明照顾的两位患者都是男性,是救助站送到医院的流浪乞讨人员,一位是烧伤患者,一位神志有些问题。他陪护他们已经有1个多月了。

6时许,两位患者相继醒来。王清明逐一为他们洗脸、漱口。7时,王清明打来早饭,小心翼翼地喂患者吃完,然后再帮他们服药。大约8时,整理完床铺,护士开始查房,王清明得了个空儿去吃早饭。

“护工是一份磨人的工作。我每天从5时30分就进入工作状态,帮患者小便、大便、洗脸、穿衣、喂食,扶着他们出外遛弯,和他们聊天解闷,一般没有连贯的睡眠时间,都是偶尔打打瞌睡。晚上还要定点搀扶患者去卫生间小解。”王清明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工作流程。

王清明今年60岁,干护工两年多了,他指着身上印有“医护”字样的制服说:“我是经过专业培训的,真正的持证上岗。”

2014年5月12日,王清明刚上岗,照顾的是一位74岁的癌症晚期男患者,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吃喝拉撒全在病床上,24小时输氧。而且老人大便板结,每次都得用开塞露,即使这样王清明还得戴上一次性手套一点点抠出来。“做这些,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更不能嫌弃。”王清明说。后来,王清明陪护了一名因脑出血导致半边身子失去知觉的患者,每天需要康复训练1个小时左右,一天又一天,看着患者身体越来越好,行动越来越麻利,王清明很有成就感。

一路走来,王清明喜欢上了护工这一行业,用他的话说:“陪护他人,也是在陪护自己。陪护让生活变得有温度,特别是每当接到曾经陪护过的患者打来的问候电话时,就感觉自己的工作很伟大。”

准入门槛低

【现状一】

准入门槛低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护工准入门槛低、自由度高,除了专业的护工管理公司,首府还有许多个体护工,他们没有接受过培训,完全是在实践中磨炼出来的,这样的护工一般都是经人们口口相传推荐给患者家属的。

7月8日,在内蒙古人民医院心脏内科病房里,记者碰到一位姓刘的女护工。此时,刘女士正在给病床上的一位老太太喂饭。当记者询问她是否知道哪个病房有护工,并说想要找个护工照顾家人时,刘女士称她就是护工,还说可以帮记者联系一名。

据刘女士介绍,她的家在和林县,家里有几亩地,丈夫一直在外做零活收入很不稳定。女儿2014年考上了大学,为了供孩子上学,2015年她从和林来到呼和浩特市打工。刘女士说:“开始的时候我做保姆,后来听别人说做护工很挣钱,需要护工的家庭也多,而且干的活和保姆差不多,不同的就是照顾一些无法自理的病人,我就通过熟人安排做起了这个工作。”

记者问王女士是否有上岗证,王女士说她没有上岗证,也没有受过护理培训,她在医院照顾这位老人需要做的就是给老人处理排泄物、帮老人翻身、扶老人起来坐下、帮忙喊医生,还有就是给老人喂饭等。刘女士说:“我帮你找的护工也没上岗证,要想找有证的恐怕很难。”

在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从事护工的张女士,今年40多岁,是土左旗人,干这行已经有10多年了,经过不断摸索,她已经熟练掌握了做护工的基本常识和技巧。在她的带动下,她的几个亲人也都从事这一行。目前,她认识的护工有上百人,这些人都是她在不同医院从事陪护工作时认识的,彼此互相留下联系方式,以便相互介绍生意。据了解,他们都没有任何证件,哪怕是健康证。

酬劳不菲按小时收费

【现状二】

酬劳不菲按小时收费

“现在请个护工一天需要多少钱?”据悉,现在护工的收费都以小时计算,一般按每小时10元收费,全天24小时陪护,价格240元,饭费另算。“如果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干护工,价格会高一些,24小时陪护费为300元,饭费另算。”护工张女士告诉记者。另外,陪护价格与陪护内容的难易、陪护地点都有关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个体护工来自周边旗县区,如土左旗、和林县、清水河县等地,年龄基本在50岁左右,他们有的是同村的乡亲、有的是自家亲戚。一个村或者一个家族里,有人在外从事护工多年,积累了一定的陪护经验、人脉之后,再带动村里的亲朋好友随同前往从事护工,有经验的领头人,通过口传身授一些作陪护的经验,新入行的护工就在他人的推荐下上岗了,经过实践的磨炼,新手慢慢成了有陪护经验的老护工,由于需求旺盛,这些自学成才的民间护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并形成了产业链条。

患者家属的担心

【反应】

患者家属的担心

近日,呼和浩特市民陈先生也被护工问题困扰。陈先生的父亲不小心滑倒骨折住院,需要卧床几个月。他和妻子都要上班,急需找人照看父亲。“找护工难,找一个满意的护工更难。我们已经换了两个了,这个也是将就用,我们给护工排了一个时间表,到什么时间该为老人做什么都得写得清清楚楚。然而,护工的不专业还是让我们每天在上班时提心吊胆。”陈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不少住院患者家属的心声。

田女士是独生女,母亲近期患重病,但因为需要工作,家里又没有其他子女可轮替照顾老人,所以她只得选择请人陪护母亲。她请的这名护工自称略懂医学,陪护费一天300元,但她发现这位护工的护理知识非常有限,而且一点也不专业,把患病的母亲交给他们照顾,真有点儿不放心。田女士无奈地说:“想换人,但又找不到合适的。母亲住院一个多月,我也烦心了一个多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需要护工的家庭都希望他们雇佣的护工持证上岗。“最起码我们雇佣的护工应该有健康证吧,然而在现实中这种有证件的护工真的不好找,只能碰运气。”正在为家人寻找护工的市民李强说。

护工行业亟待规范

【呼声】

护工行业亟待规范

“目前医院推广优质护理最大的瓶颈在于护士人员数量紧缺,护士对患者只能进行一对多的专业医疗护理,因此许多患者的生活陪护工作就落到了家属身上。但是由于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有些家属想照顾患者却分身乏术,所以家属都希望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有专职陪护人员对其进行生活上的照护,以提升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然而首府护工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岗前培训,不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这样很容易对患者造成拉伤、皮肤擦伤,或者由于护理不当使患者患上褥疮,甚至在喂饭、喂水的时候也容易使患者呛着。”专门从事护工培训的内蒙古万行人力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艳超说,“而且这部分闲散型护工的流动性大,一旦发生意外,护工卷起铺盖一走了之,患者都找不到索赔主体。”

吴艳超认为,护工行业亟待有关部门出台规章制度将其规范起来,促进其良性发展。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鉴定指导部王部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一些职业降低了就业门槛,所以就导致了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良莠不齐。针对护工这一行业,他们每年也会组织一些人统一进行培训考试,但是这只是一少部分。2011~2016年,首府有964人拿到了病人陪护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面对目前护工市场的乱象,王部长鼓励一些从业人员能够多学习专业知识。护工可以登录内蒙古职业技能管理中心网站查询鉴定机构来报名参加病人陪护的培训考试,拿到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后再上岗,这样对病人的专业陪护也有了保障。(文·摄影/记者刘晓君郑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