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果绿:民俗“揉”进面塑里

魅力霍林河 2015-09-12 11:45:00

原标题:姜果绿:民俗“揉”进面塑里

本网讯(记者 范悦怡) “这小鸟捏得真精细”“这手艺真是绝了”,9月11日,在草原文化遗产日暨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呼和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姜果绿的面塑作品得到了参观者的交口称赞。姜大姐一边忙活着制作面塑作品,一边笑呵呵地回答着大家的问题,忙得不亦乐乎。

姜大姐家住和林格尔县城关镇下喇嘛盖村,她从小耳濡目染从家中长辈那里学会了面塑手艺,到今天已经40多年了。对姜大姐来说,这些用白面捏成的小猫、小狗、胖娃娃、大罗汉,已经不仅仅是一件面塑作品,而是饱含着祖辈对各个节日的祝愿,是民俗的见证。

据姜大姐介绍,清明节前的寒食节,家家户户都会蒸“寒燕“,蒸熟后插在酸枣树枝上,悬在梁间,好像小鸟压枝,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春节时,主妇们则会用白面捏制玉兔、鱼娃娃、莲花等面塑制品,并在上面点缀红枣和花生,以此象征万事如意、多福多寿、家庭和睦。而碰到孩子过满月、十二岁生日时,家中长辈都会制作直径达两尺的面圈,上面放置精细的的十二生肖面塑,中间则会放上手型面塑,意味着”守住新娘不离手“。

姜大姐除了自己喜爱面塑外,还一直琢磨着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会这门手艺。为此,她将自家的门脸房改建,成立了绿果果文化大院。去年12月,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这所文化大院建立非遗传习所,这标志着呼和浩特地区第一个以民间个人身份申报的非遗项目传习所获得批准建立。

如今的绿果果文化大院里时常会传出歌声与欢笑声,姜大姐在文化大院里培养起一批民间文艺人才,除了学习面塑技艺,大家还成立了小剧团,自编自导自演各类节目,在传统节日里为十里八村的乡亲们表演独具特色的民间文艺节目。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