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霞:“孝老爱亲”典范

巴彦淖尔晚报 2018-07-11 00:00:00

原标题:郭彩霞:“孝老爱亲”典范

“又领着公公遛弯了?”

“今天天气好,带老人下来活动活动。”

临河金都华庭,几位乘凉的大娘看见郭彩霞搀扶着公公刘亮在小区里散步,和她打招呼。等两人走远,望着他们的背影大娘们感叹道:“你看看人家这儿媳妇,多好!”

今年67岁的刘亮自2015年初患了脑梗后一直行动不便,儿媳郭彩霞担起了照顾他的重任。用老人的话说,儿媳比亲闺女照顾得还好,生病后他一点委屈也没受。

2017年年底,“巴彦淖尔百名好人榜”发布,“孝老爱亲”的郭彩霞榜上有名。发布仪式上给“孝老爱亲”者的颁奖词是:他们用真情谱写一曲曲人间赞歌,他们将大爱融入一颗颗渴望关爱的心灵。面对人生的风雨,他们昂首相迎;面对命运的难题,他们春风化解。这来自心灵的品德之光是他们做人立世的动力,为世间大美奏响永恒旋律。面对荣誉和赞扬,她表现得很淡定,她认为自己做的事很“普通”,是每一个当儿女、当儿媳都应该做的。“大家只看到我孝顺老人,其实老人对我更好。”郭彩霞说得最多的,是公公、婆婆对她的好。

“孝”的培养

凡事皆有根源,郭彩霞说,她对公婆的孝顺,来自母亲的言传身教。

那年,郭彩霞10岁,姥姥患病卧床不起,开饭馆的母亲虽然很忙,却一直悉心照料,直到8年后姥姥去世。

那个时候,给郭彩霞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母亲走路总是小跑着,因为她得一边照顾母亲,一边打理饭馆,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除了自己的母亲,郭彩霞的母亲对公婆也很孝顺。“我妈对我爷爷奶奶也可孝顺了。”郭彩霞说,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孝”字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里。见到每一位老人,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她都很尊敬。

郭彩霞的“孝”,家庭培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来自成家后公公婆婆对她真真切切的爱。

1998年,郭彩霞和刘慧文结婚,从包头嫁到了临河。刚开始她有点担心:“父母不在跟前,万一婆家的人欺负我咋办?”事实是,她的担心多余了,公公婆婆把她当亲闺女对待。20多年来,她和公婆没红过一次脸,也没受过一次气。

“公公婆婆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不对他们好呢?”郭彩霞眼里闪出泪花。

郭彩霞相信一句话:孝顺是一种储蓄,期限到了,总是能兑付的。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

“孝”的体现

从2015年起,公公刘亮的身体时好时坏,郭彩霞劝公公去医院彻底检查一下,可是公公怕给儿子、儿媳找麻烦,拖着不去。当年秋天,公公的病情突然加重,她和丈夫将老人送到包头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经检查,老人患了脑梗。

考虑到丈夫因工作原因经常需要外出,婆婆的身体也不好,郭彩霞权衡再三后,毅然向单位请了假,独自担起照顾公公的重任。公公住院期间,她精心照顾,喂饭喂药、端屎倒尿。怕公公生褥疮,她一天要给公公擦好几遍身子。刚开始,公公不让她擦,她开导老人:“爸,您没有女儿,我就是您的女儿,您不要和我取心。况且,您现在是病人,我照顾您是应该的,有甚不好意思的了,您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每天要开开心心的。心情越好,病好得越快,咱们全家人都盼着你早些出院呢……”在她的耐心劝说下,老人的心结打开了。

就在郭彩霞在医院伺候公公的时候,她的父亲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她强忍悲痛,把父亲也接到包头第一附属医院治疗,以方便照顾两位老人。每天,她一会儿出现在3楼公公的病房,一会儿出现在14楼父亲的病房。到了吃饭时间,她去食堂买上两位老人各自爱吃的饭送到病房。每天,她都是这样没明没黑地忙碌,可她从没发过一句牢骚。

后来,父亲因医治无效去世,郭彩霞擦干眼泪,继续全力伺候公公,直到公公病情稳定出院。

公公在医院住了7个多月,她一直陪在床前精心照顾。回到临河的家中,她对公公的照顾依然如故,几年来不敢有一丝懈怠,赢得了亲朋、邻居、社会的赞扬、嘉奖。

如今,刘亮的身体越来越好,人也精神了许多。老人逢人就夸:“我的儿媳妇比亲闺女也亲。”

“孝”的延伸

郭彩霞还关爱所有的老人。身为团结办事处庆丰社区的一名干部,只要是老人来办事,她总是满脸笑容。对于腿脚不灵便的办事老人,她会主动上门提供服务。

郭彩霞家对门住着一对老人,老人行动不便,一有时间,她就过去陪老人聊聊天。时间长了,老两口把她当成了亲人,有啥困难和心里话就和她说。

2017年6月12日凌晨3点左右,邻居大爷突发心脏病,大娘吓坏了,敲开郭彩霞家的门求助。郭彩霞先打了120,然后通知了老人的儿女。不一会儿,急救车就过来了。郭彩霞陪着老两口去了医院,跑前跑后办理相关手续。直到老人经过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她才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