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的珠岚舞

魅力霍林河 2015-09-24 09:24:00

原标题:鄂尔多斯的珠岚舞

雨齐

鄂尔多斯民间珠岚舞,是蒙古族宫廷的祭祀舞蹈。珠岚,蒙古语,是指蒙古民族崇尚的圣灯,即以奶油做燃料的酥油灯,通常用于祭祀。在鄂尔多斯蒙古族人的心中,圣灯是香火的象征、幸福的向往、吉祥福禄的祝愿,是表达香火不断、幸福美满的祈祷。

成吉思汗祭祀中有敬献圣灯仪式,成吉思汗宫帐内点燃着永不熄灭的长明灯(蒙克珠拉),每年正月初一还要点燃千盏圣灯和祭天圣灯进行祭祀。鄂尔多斯蒙古族每逢过年,都要点燃圣灯,通常持续一个月;人去世后,也要点燃圣灯,持续七七四十九天,以示寄托哀思。每逢正月初一黎明时分,鄂尔多斯蒙古族在天马旗祭台上为苍天敬献圣灯。祭天圣灯的灯芯由365根用干净的白绵羊毛或棉花缠绕而成的约0.7米长的芨芨棍组成,象征一年365天。点燃的祭天圣灯,表达了鄂尔多斯蒙古族人祈求幸福安康的心愿。

鄂尔多斯民间珠岚舞历史悠久,守护成吉思汗宫帐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把宫廷珠岚舞从蒙元时期一直传承至今。文献《历代旧闻》中曾记载:“元有倒喇之戏,谓歌也,琵琶、胡琴、筝皆一人弹之,又顶瓷灯起舞。”清人吴长元著《宸垣识略》中曾指出,倒喇是金代和元代的戏剧名。清人陆次云在《满庭芳》词中描写倒喇舞道:“舞人矜舞态,双瓯分顶,顶上燃灯。更口噙湘竹,击节堪听。旋复回风滚雪,摇绛蜡,故使人惊。哀艳极,色艺心诚,四座不胜情。”从这一段生动的描绘,可以知道元朝时期的剧种倒喇中的优美动人的“双瓯分顶,顶上燃灯”,即头上顶双碗或顶点燃着的灯的舞蹈,是民间珠岚舞的原型。

鄂尔多斯民间珠岚舞,男性和女性都能跳。舞者通常双手端着圣灯或头上顶着圣灯,进行舞蹈。珠岚舞因为舞者头上顶灯,所以以手臂动作为主,脚步轻盈、平稳,其动作典雅、高贵、柔美,具有浓郁的祈福特色,使人看后产生敬重之感。

新中国成立之后,鄂尔多斯文艺工作者对这一民间舞蹈进行挖掘、提炼,在传统舞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先后以不同形式推上舞台,深受人民群众欢迎。上世纪80年代以后,珠岚舞往往以女群舞形式出现,舞蹈以华丽的服饰、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音乐,充分体现蒙古族宫廷舞特点,成为独具特色、魅力无穷的蒙古族优秀传统舞蹈之一。

目前,鄂尔多斯民间珠岚舞已成为鄂尔多斯各专业、业余文艺团队的保留节目,并以不同形式不断出现在各类节庆活动中,得到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