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内蒙古新闻人:做草原上的时代记录者

魅力霍林河 2015-10-14 10:04:00

原标题:好记者讲好故事|内蒙古新闻人:做草原上的时代记录者

编者按: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记者不仅是记录者和讲述者,也可以成为正能量的传递者。来自内蒙古的两位新闻人就是这样,他们记录和讲述着草原上的故事,也传递着英雄的精神,传递着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内蒙古锡林郭勒日报社赵宇:祖国北疆,有一群草原上的“巴特尔”

采访中的赵宇(右)

2011年,当写下“越是艰苦我越要坚持,绝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期望”时,吉日嘎拉,一个普普通通的蒙古族干部,或许并不知道他会被人们永远怀念;2015年的一天,当他用生命守护了一方土地,当大火卷过他的身体时,他永远静静地躺在了乌珠穆沁的草原上。

来到吉日嘎拉的父母家,韩淑珍老人拿着手绢擦拭着泪水:“我总觉得儿子一推门就回来了,他走的那天中午没有吃饭,还饿着肚子。”听着老人失去挚爱的痛处,在场的我们泪水夺眶而出。

7天的行程,7天无数次落泪,回到报社,我寝食难安,提笔记下了每一个与他有关的人,写下了每一处与他相关的事,随后,报社整版刊发了10期关于吉日嘎拉的报道,由我写成的报告文学也以四版齐发的形式刊登,被全国媒体转载。随后,在各方同行的努力下,吉日嘎拉的事迹从草原传遍全国,传遍大江南北,人们感动着、怀念着,吉日嘎拉的为民情怀感染着每一个人。

作为一名追记吉日嘎拉事迹的基层记者,我想唯有讲述和记录。铁臂担道义,妙笔著文章。记者不是在采写新闻,就是在采写新闻的路上。作为一名草原深处的记者,曾经我认为我渺小,如今我骄傲自己是草原上时代的记录者。我想把草原的好故事说给大家听,想用笔触告诉更多人,在辽阔的祖国北疆,有一群平凡的人们成就着英雄的梦想,他们就是草原上的“巴特尔”,是他们用责任与信念,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赤峰日报社驻元宝山区记者王玉清:我愿做盲人的“一双眼”

采访中的王玉清(右)

过去,我写过一篇通讯《流淌半个世纪的真情》,讲述的是五家镇72岁的农民张树森6岁时双目失明,哥哥嫂子照顾他60多年的故事。今年年初再和他联系时,他告诉我:我想看电影。

我开始寻找志愿者开展让盲人用心“看”电影活动。为了说好一部电影,我们找适合盲人看的电影,一句一句地研究,对照影片写出讲解稿,上门解说,圆了这位盲人的电影梦,40多家媒体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克什克腾旗几位盲人朋友得知这一消息后,表示也想看电影。我们开车4个小时,跑了350多公里,上门为克什克腾旗几位盲人朋友说电影。临别时,牧民朋友依依不舍,和我热烈拥抱。

为了让更多的盲人用心“看”电影,我们进草原、进蒙古包、进乡镇、进社区、进影院,让900多盲人圆了电影梦。一位盲人说:“这个世界真好,你们就是我的一双眼啊!”

对此,有人和我说:“老王啊,你都50多岁了,好好当你的记者得了,管那些闲事干啥啊。”

但我觉得,作为记者就要深入基层,关注民生,在采访中,用心发现问题,用情解决问题,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受益。40年前,我梦想当一名记者。2年前,我终圆记者梦。再有7年我就要退休了,但当好记者,写好故事,关注弱势群体的路,我一定要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