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寻踪】土尔扈特后人:在宝木巴的乐土上吟唱

魅力霍林河 2015-10-14 12:16:00

原标题:【非遗寻踪】土尔扈特后人:在宝木巴的乐土上吟唱

北方新报记者 冯 梅 查 娜 摄影/任玉勇 樊文礼

采访时间:2015年9月11日

采访地点: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采访项目:江格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萨乌尔登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托布秀尔(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制作托布秀尔

老艺人在弹奏托布秀尔

和布克赛尔牧民母子

莫特格乡的老人们在跳萨乌尔登舞

雄伟的江格尔文化艺术宫

由北方新报社携手自治区网信办、自治区文化厅共同发起,蒙牛乳业全程赞助的“最炫民族风——五大自治区‘非遗寻踪’文化之旅”大型采访活动第七站走进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是新疆唯一一个蒙古自治县,被誉为江格尔的故乡。这里居住的蒙古人是著名的东归的土尔扈特部后人。在回归故土的200多年间,他们安居乐业,延续着游牧民族特有的生活和传统。这里独特的萨乌尔登舞和托布秀尔弹唱,这里江格尔的英雄传说被代代相传。如今的和布克赛尔,就像江格尔传说中的理想国“宝木巴”一样,富庶、和谐、安逸。

年轻的艺人

和布克赛尔被誉为江格尔的故乡,县城里到处可见与江格尔有关的印记——江格尔敖包、江格尔广场以及号称世界最大的江格尔文化艺术宫。我们“非遗寻踪”之旅来到和布克赛尔的第一站——著名的江格尔文化艺术宫。从外观看,江格尔文化艺术宫由主殿和两个偏殿组成,主殿是一座4层的蒙古包外形的建筑,坐北朝南,映衬着背后的雪山,异常雄伟。

江格尔文化艺术宫的主殿内有一个博物馆,是每个来到和布克赛尔的游客必到之地。游览一遍博物馆,再看一段十几分钟的江格尔短片,就能大概了解江格尔的历史背景。之后,还可以欣赏一场小型的蒙古族特色文艺演出,包括蒙古族短调民歌、呼麦及江格尔说唱等。

我们要见的人,是这里的江格尔说唱演员道尔吉·尼玛。道尔吉·尼玛是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江格尔艺术团的一名演员。他的工作,是表演江格尔说唱。除了大型演出,道尔吉·尼玛平时的工作是在当地的江格尔文化艺术宫为游客表演。向导是县委宣传部的姜娟,她告诉我们,道尔吉·尼玛虽然年轻,说唱江格尔可是小有名气。他出生在著名的江格尔世家,爷爷加·朱乃是享誉全国的著名江格尔表演艺术家。

通常,道尔吉·尼玛是压轴出场。因为,江格尔说唱是最被期待的节目。了解完江格尔的故事后,人们总是急切地想欣赏一下由蒙古族艺人代代心口相传的浩瀚史诗。一段托布秀尔弹奏之后,穿着蓝色蒙古袍的道尔吉·尼玛出场了,他的表演加入了不少现代音乐的元素,听起来像是当下流行的说唱曲风,虽然听不懂歌词,韵律却十分动人。

道尔吉·尼玛表演大概3分钟左右,说唱的内容是称颂江格尔的英勇无畏。观众们掌声响起,被他的歌声打动。其实,这只是江格尔说唱中极短的一个片段。整章的江格尔故事说唱下来,需要2个小时,听不懂歌词的观众,是没有耐心完整地听下来的。

江格尔世家

表演结束后,道尔吉·尼玛换了便装接受我们的采访。这个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的小伙子,看起来阳光时尚。他告诉我们,因为喜欢江格尔说唱,毕业后他就回到家乡,如今已经在当地的江格尔艺术团工作两年了。

道尔吉·尼玛出生的地方那仁和布克牧场,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命名为江格尔文化村。那里江格尔的传唱,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拥有浓厚的江格尔文化氛围,牧场的牧民几乎都会唱几句江格尔。有蒙古人的地方,就有江格尔的传唱。江格尔是一部歌颂蒙古族英雄人物的叙事长诗,诞生于13世纪初,以主人公江格尔命名,与格萨尔、玛纳斯并称我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江格尔发源于漠西卫拉特蒙古中,17世纪随着卫拉特蒙古各部的迁徙,也流传于俄国、蒙古国的蒙古族中,成为了跨越国界的大型史诗。

从13世纪诞生以来,江格尔的传说,就是靠着江格尔齐,代代传唱下来。江格尔齐意为“演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能够说唱五章以上的艺人,才能算得上江格尔齐。在草原上,江格尔齐以超群的记忆,丰富的知识而受到人们的尊重。江格尔是蒙古人茶余饭后的娱乐,更是节庆时的重头戏。

而道尔吉·尼玛的爷爷加·朱乃则是整个新疆,乃至全国闻名的江格尔齐,是江格尔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在属于加·朱乃的时代,他是草原上的传奇。每当牧民们有节庆、婚嫁等活动,就要请德高望重的江格尔齐前去演唱。加·朱乃因能演唱20多个章回的江格尔,而少年扬名。

可以说,加·朱乃将和布克赛尔草原上的江格尔传说推向全国。1989年,加·朱乃被邀请到北京说唱江格尔,获得文化部一等奖,给予他“在英雄史诗江格尔的传唱事业中做出突出成绩”的评价。如今,加·朱乃92岁了,唱不动江格尔了,他的儿孙们,则继续着江格尔齐的事业。学艺之路

从记事起,道尔吉·尼玛就开始听爷爷说唱江格尔的故事。江格尔如一幅壮阔的画卷,深深地吸引了年幼的道尔吉·尼玛。12岁的时候,一个冬天的夜晚,爷爷弹起托布秀尔,说唱了一段江格尔的故事。那段故事讲述的是江格尔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娶到心上人。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让道尔吉·尼玛听得如痴如醉。那一刻,道尔吉·尼玛似乎明白了爷爷为什么会如此受人尊重,而他也下定决心,要跟着爷爷学习说唱江格尔。

从那以后,道尔吉·尼玛正式跟爷爷学艺。每天放学之后,他就到爷爷的房间,让爷爷一句一句地教他。爷爷唱一句,他跟着学一句。道尔吉·尼玛每晚要跟爷爷学唱1个多小时,之后再将当天学到的内容记录在本子上,这样一直持续到他外出读中学。

道尔吉·尼玛告诉我们,江格尔的故事繁多,主要讲述了江格尔的身世、江格尔与其他勇士结义以及他们的婚姻和征战的故事。其开篇是一部优美动听的序诗。它歌颂了江格尔的身世和幼年时代的业绩,讴歌像天堂一样幸福的家乡宝木巴和富丽宏伟的宫殿,赞扬了江格尔和智勇双全、忠诚无畏的勇士们,是这部史诗的楔子。

江格尔由数十部作品组成,除一部序诗外,其余各部作品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可以独立成篇,贯穿整个江格尔的是一批共同的正面人物形象。一个章节的江格尔要演唱2个多小时,最长的章节需要4个多小时。江格尔齐在演唱江格尔时通篇用蒙古语演唱,全是韵文,有严格的格律。演唱的时候可以根据现场场景和观众问答加入机智幽默的语言来调节气氛,但不能随意改变主干情节。同时,一旦开始演唱一个章节,就必须完整地将这个章节演唱完毕,听众也要坚持听到结束。

现在,道尔吉·尼玛能够演唱6个章节的江格尔,算得上是江格尔齐了。学习了14年的江格尔,道尔吉·尼玛还是觉得江格尔这片富集的宝藏,他只接触了一点点。他仍然在继续着江格尔的学习。

宝木巴的理想国

离开江格尔文化艺术宫,我们又来到了莫特格乡、和什托洛盖镇,在这里我们欣赏到了一场民间艺人表演的萨乌尔登舞及老手工艺人巴·恪格德尔展示的托布秀尔制作及弹奏技艺。萨吾尔登舞是土尔扈特民间舞蹈的一种。萨吾尔登的动作十分丰富,有表现劳动和日常生活的,如挤奶、捣奶、套马、献茶、敬酒、擀毡、播种、收割等;有表现妇女生活的,如照镜、描眉、梳辫等;有模拟动物的,如雄鹰翱翔、山羊、田鼠等,是生活的艺术化表现。萨乌尔登舞离不开托布秀尔的伴奏,托布秀尔是新疆蒙古族特有的弹拨乐器。这些新疆蒙古族特有的艺术形式,让来自内蒙古的我们倍感新奇和亲切。居住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蒙古族,是著名的东归部落土尔扈特部的后裔。土尔扈特部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漠西蒙古,明代史书称为瓦剌,清代称为额鲁特、卫拉特,由准格尔、和硕特、土尔扈特和杜尔伯特四大部落组成。土尔扈特部落原以和布克赛尔为中心的草原游牧。17世纪初开始西迁,1630年迁到伏尔加河流域游牧生活。在那里驻牧了141年后,为反抗沙皇俄国政权的压迫,1771年1月,在渥巴锡汗和策伯克多尔济等人的领导,土尔扈特16.9万部众举行了武装起义,举部东归,开始踏上了举世闻名的东归祖国的征途。

历时7个多月,土尔扈特终于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万里征途,回到祖国怀抱,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民族大迁徙的光辉篇章。此时,出发的16.9万部众仅剩下不足7万人。土尔扈特部落东归后,清政府将策伯克多尔济率领的乌纳恩苏朱格图北路旧土尔扈特安置于和布克赛尔草原。回归祖国200多年的时间里,土尔扈特的后人分散在新疆各地,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300多年前,土尔扈特人将江格尔带到了伏尔加河流域,回归故土后他们又将江格尔带回了家乡的草原上,世代相传。江格尔的故事里,有个理想国“宝木巴”,那里辽阔无比、四季如春。那里的人们相亲相爱,永葆25岁的青春,那里没有贫困、疾病,是蒙古人向往的天堂国度。如今,和布克赛尔就是现实版的宝木巴,富庶和谐,令人流连。

【记者手记】

内蒙古自治区之外的蒙古族,有着怎么独特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感兴趣的问题。在新疆,居住着漠西蒙古的分支、著名的东归部落土尔扈特后人,他们是本次非遗寻踪新疆站的采访目标。和布克赛尔站的采访,让我们倍感亲切。他们有与内蒙古的蒙古族相同的传统——江格尔说唱、蒙古族服饰制作、蒙古包制作、奶酒制作、长调、短调……也有独有的萨乌尔登舞、乐器拖布秀尔弹唱。拜访萨乌尔登舞传承人道尔吉老人时,我们给老人家献上哈达和家乡带来的小礼物,而我们要离开时,老人将我们装东西的塑料袋装上满满的自家制作的奶疙瘩。老人说,蒙古族的传统是不会让客人的兜子空着走的。新疆是个让人着迷的地方,从地理上看,它占到全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这里汇集了中国最大的盆地、最大的沙漠、最长的内陆河、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最高和最低、最冷和最热、最彻底的荒凉和最充裕的富足,都在它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得以展现;从历史上看,新疆作为亚欧大陆的地理中心,曾是华夏文明、印度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埃及和两河文明的交汇之地,演绎过不知多少古代民族、多少城邦国家的兴衰历史。在这8天里,新疆都市报办公室副主任任玉勇和记者叶晓敏、逯风暴带领我们,行程3000余公里,采访了北疆地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等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只是新疆浩瀚的民族文化中的只字片言。再见,新疆!非遗寻踪之旅,下一站我们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