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南丁格尔

魅力霍林河 2015-10-15 08:48:00

原标题:草原上的南丁格尔

原标题:草原上的南丁格尔

9月25日下午,自治区首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邢彩霞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内蒙古人民会堂隆重举行。

几天前,邢彩霞与全国其他4位获奖者一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南丁格尔奖章。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评价说,她长期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被草原人民誉为北国的萨日朗花,吉祥的守护女神……

北国的萨日朗花,盛开在草原上,娇艳欲滴,火红热情。此时的邢彩霞,身着一袭红色套装,娓娓讲述那穿越时空的温暖情怀。

35年的护理生涯,一如既往的勇敢担当。当“非典”疫情突发时,她毅然冲进没有硝烟的战场,舍生忘死,无惧艰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她主动请缨,挺起脊梁。为改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护理工作状况,她自我锤炼、不断超越;为提升全区医疗护理工作水平,她奔走基层,永不停歇。这位草原上的南丁格尔,用大爱为祖国北疆健康事业涂上一抹灿烂色彩。

超越——

和自己较劲的人生

“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1980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年轻的邢彩霞身着洁白的护士服,庄严宣誓。那一年,她22岁。

手术室的护理前辈们很快发现,这位来自托克托县普通农村家庭的年轻护士,虽然待人接物礼貌和善,但对待学习和工作却认真得有些“轴”。一台手术下来,别的护士早已累得爬不起来,她却在角落里捧起书本;当深夜无事别的人早已徜徉在甜美梦乡,她却在值班室学习到很晚很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防护措施不到位,手术室接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别的护士多少有些为难或避之不及,邢彩霞却主动向护士长申请,凡有这样的患者就安排她来与医生配合手术。

不久,一篇名为《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的论文在《护士进修杂志》发表,邢彩霞也成为医院第一位因写论文而受邀参加全国护理学术会议的手术室护士。而根据这篇论文形成的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流程,作为医院手术室管理制度沿用至今。

凭着一股子“轴”劲儿,邢彩霞在当年护理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情况下,考取了大专和本科学历,并成为手术室最优秀的护士之一。医院陆续开展肾移植、肝移植等高精尖新技术、新业务,她都是第一个配合手术的护士。为确保患者的绝对安全,她每次都查阅海量的资料并不断练习,甚至连续几天都在手术室度过。

“轴”劲儿一上来,平日亲切和蔼的她就像变了个人。一次,普外科一位大夫刷手后,手术衣有点湿。他认为不影响正常手术,邢彩霞却毫不客气地说:“对不起,为了病人,我们要严格按规范操作。您的衣服湿了,需要更换后重新刷手。”大夫瞅瞅她不予理睬,邢彩霞急了,严厉地说:“现在我给您两个选择,一是去换衣服,二是不换衣服就签字。如果病人出现感染,您自行负责。”大夫听后,最终更换了衣服。

一次夜班,邢彩霞和护士小邵配合医生刚刚开始一台开颅探查手术,耳边就响起急促的敲门声。一位患者被值班医生用纱布堵着胸部伤口推了进来,邢彩霞立即让小邵下台,准备第二台手术。没想到这时,一位滞产的产妇又被助产士用纱布堵着露出的胎头推进手术室。3台手术,4条人命,刻不容缓。邢彩霞没慌,而是对小邵说:“你去准备剖宫产,告诉医生,局麻,我来管这两台。”惊心动魄的3小时后,手术室战役结束,两位患者转危为安,产妇和宝宝也安然入睡。像这样手术扎堆的情况,在邢彩霞的护理生涯里不知经历了多少次。

手术室护士,只有上台时间,没有下台时间,经常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甚至10多个小时。日复一日的高强度工作和饮食不规律,使身体倍儿棒的邢彩霞患上胃溃疡。一次,她在配合一台食道癌根治手术时突然眼前一黑,不省人事,等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地上打着吊瓶,医生、护士围成一圈。看她醒来,科主任深深舒了口气:“总算醒了。彩霞,好好休息,你太累了。”后来邢彩霞才知道,当时她已经怀孕了。

勤学苦练,勤奋钻研,执着追求。1994年,邢彩霞成为手术室护士长。2003年她又脱颖而出,竞聘成为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