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里的文化味道

魅力霍林河 2016-02-18 09:59:00

原标题:年俗里的文化味道

编者按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这种重视,在千百年的流变中,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深植于每个人的血液;这种重视,也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成为一种文化惯性。年俗是家庭团圆的美满,是敬老爱亲的孝道承传,是见面一声“过年好”的问侯,是孩子穿新衣、放鞭炮、要压岁钱的期盼,是家人一起贴春联、逛庙会、看花灯的气氛……年俗承担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与情感,透过各种年俗,我们能感受到那浓浓的文化味道。

秧歌扭起来。

陪伴是最温暖的孝道

父亲去世之后,母亲一直和我们住在一个小区,公婆多年来一直在老家乡下住。往年春节,不是陪着母亲,就是赶回老家和公婆一起过年。不管在哪里过年,我们都想尽办法把老人安顿好,因为过年不仅是阖家团圆,更是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得以集中体现的时刻。

今年春节,我们把母亲和公婆都接到我们家里过了一个大团圆年。母亲今年77岁,公婆都是“80后”,3个老人坐在一起,聊不完的话题。正月初二,我们一家三代18口人一起去电影院看3D电影,老人们都是头一次。“哟,这老太太真时髦,大过年来看贺岁片儿。”看着满头白发的母亲,总能听见有人低声感叹。电影结束时,3个老人像孩子一样意犹未尽:“这么一会儿就演完啦?”回家的路上,老两口看到街道两旁的树上挂着小红灯笼,满眼都是高兴。

小辈儿们也是好事连连,四弟家的孩子考上了飞行员,我家准女婿也上门来拜年……

全家人围着3个老人吃完了团圆饭,大伙儿去参观了女儿的新房。这个春节,健康的老人们眼角里挤满了幸福;这个春节,孩子们的生活,充满了希望。(本报记者 杨丽萍)

家庭“团拜会”

记忆中的拜年,都是春节期间比较隆重的环节。正月里,大人和孩子都穿上新衣,出门拜见亲戚、朋友和尊长,恭祝新的一年大吉大利。

如今长大了,拜年的习俗依然在一个个年轮中延续着。

今年,我们一家3口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过新年。与往年不同的是,小辈们商量出一个新的拜年方式——“团拜”。具体操作起来,就是约定一个日子,晚辈们凑份子请整个家族的长辈吃一顿饭,这样既实现了家族成员的大团圆,又省去了晚辈们去家里拜年时,长辈招待的辛苦。

大家商量后决定,把“团拜”时间定在了大年初三晚上六点,还差半个小时开席时,亲人们都早早到了酒店。年轻的妈妈抱着孩子,年迈的父母由儿女搀扶着,纷纷赶赴这场重要的约会。席间,大家频频举杯,场面热闹又温馨。

宴席一直持续到九点半,亲人们照了全家福,又相互合影。到此,“团拜”还没有结束,过完年后,每家都会收到一份相册,留作永久的纪念。“孩子们真有心,想了个这么好的拜年方式。我们老姐妹几个一年到头忙的见不了几面,更没机会好好坐下来说说话,今天聊得可尽兴了!”“这算是我们给长辈的一个惊喜,长辈们开心了,我们才开心,经过这次成功的尝试,我们决定将‘团拜会’进行到底。”(本报记者 霍晓庆)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