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调琴师如何"看见"世界 陈燕讲述18年"严苛"训练造就声呐技能

魅力霍林河 2016-04-11 10:04:00

原标题:盲人调琴师如何"看见"世界 陈燕讲述18年"严苛"训练造就声呐技能

“看不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一颗追求光明的心!虽然我看不到这个世界,但我希望这个世界能看到我。” ——陈燕

中央电视台《挑战不可能》节目中,来自北京的盲人调琴师陈燕,如同蝙蝠般,通过自己发出的回音精准地辨别障碍物的技能,技惊全场。

4月9日上午,由呼市市委宣传部、呼市文明办、呼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的“书香青城,走进名家”第一期活动中,陈燕来到呼和浩特,讲述她的童年遭遇及如何成为中国第一位女盲人调琴师的经历,并分享了与导盲犬珍妮的故事,以及参加《挑战不可能》节目背后的辛酸。

A.40年做11次手术3次被宣布病危

在参加央视《挑战不可能》后,有很多人觉得陈燕做的“太优秀”,质疑她是“假盲人”。

9日,陈燕向现场市民讲述了自己童年的遭遇。

在她看来,是姥姥默默付出了18年,才造就了她的今天。

“记得姥姥说,我刚出生3个月,在医院检查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父母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想将我遗弃。”陈燕说,后来,姥姥把她抱回家。

经检查,陈燕不光眼睛看不见,还有过敏性哮喘、颈椎畸形、免疫力低下等疾病。

“在我40多年的人生中,共做了11次手术,3次被宣布病危,之所以这样顽强地生存下来,都是因为姥姥。”陈燕说,经过几次手术,她有了光感,但这一点点视力远远不能用来走路和识别东西,从3岁那年,姥姥开始开发她的耳朵、鼻子、手的功能。

陈燕说,记得姥姥说:“万物都有反射音,虽然你的眼睛看不见了,但你别的器官是好的,你一定能靠这些器官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

就这样,陈燕靠听自己脚步的反射音独立行走,姥姥进一步开发她的听力,常常把1分、2分、5分的硬币丢到水泥地上,让她靠听分辨是多少钱,还让她根据反射音一步到位去捡起硬币,不能在地上摸。经过长时间锻炼,4岁多的时候,陈燕学会了靠听生活。

“姥姥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能像正常人一样地生活”,陈燕说,正是姥姥18年来的严苛训练,才造就了她如今的生活,也给她带来了人生的改变。

B.她执着为导盲犬“发声”

谈起与导盲犬珍妮结缘,陈燕说,2010年去琴行工作途中被一辆汽车撞倒,手术后她坐了一年轮椅,还留下了后遗症,她再也不敢随意出门,直到2011年4月份,她有幸领养了中国第18条导盲犬——珍妮。

陈燕说,珍妮很聪明,经过导盲犬基地的特殊培训,除了过马路能看红绿灯,还可以帮助她找家、超市、饭店、银行等生活场所,听懂人的很多话等等,甚至还可以分辨食物的品牌,帮她找到常喝的一种酸奶。现在,珍妮与她形影不离,有时它也像孩子一样,喜欢吃冰激淋,到超市会先给自己挑好吃的,不然有情绪。

陈燕说,以前带着导盲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多次遇到阻拦,大家不理解她为什么带狗上车,即便她多次解释:“它不是宠物,它是只导盲犬……”仍无济于事。

通过多年的宣传和倡导,陈燕的付出有了回报,如今许多地方已经向导盲犬敞开。

陈燕将自己与珍妮所经历的一切,写进了一本叫《听见》的传记里。书中内容是她用特殊软件,一字一句在电脑上敲出来的,读过的人都被感动了、被震撼了……

在呼和浩特,陈燕走进宾馆,人们对珍妮没有排斥,到饭店吃烧麦,老板娘也特别热情,在医院同样能接受导盲犬。

C.与客户见面不敢说自己是盲人

在中国残联引进调琴师培训后,陈燕成为第一届学员。学成后,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陈燕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与客户见面时决不告诉对方自己是盲人,调琴结束后,一定要告诉用户自己是盲人。

“我想让人知道,盲人除了可以调琴,还可以做许多事情,而且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生活。”陈燕说,很多人认为,她的家可能不用安灯,不考虑采光,可恰恰相反,在她34平米的房间里,安装了66盏灯,她想告诉人们:“阳光、色彩、万物,在一个盲人心中比在任何人心中都更加绚丽。”

在活动现场,很多人谈到在《挑战不可能》的舞台上,陈燕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想知道她是怎么来完成的?

陈燕说,总决赛中,电视上几分钟的精彩画面,其实她在现场用声呐辨别了4个多小时。而且声呐不仅是靠非凡的听力,更重要的是面部的感知力,而戴上眼罩,直接损失掉了她面部20%的感知力,挑战难度可想而知。

在活动现场,有许多内蒙古晨报的小记者,陈燕鼓励他们:“困难人人都会遇到,看你用一颗什么样的心去面对,我常用四个字激励自己:‘笑对人生’”。(首席记者 吴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