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对异域情侣情定“敖包相会的地方”

通辽日报 2018-08-20 00:00:00

原标题:40对异域情侣情定“敖包相会的地方”

40对异域情侣情定“敖包相会的地方”

——通辽市“一带一路·敖包相会”主题活动开幕式侧记

祭敖包大典仪式。

为新郎整装。

跳起安代的异域美女。 

传统的科尔沁婚礼。

婚礼上的“亲友团”。

唱起动听的科尔沁民歌。

哈达迎宾朋。

“千载的季风/摇动沉睡的驼铃/对你的思念/如影随形/那年的青丝还未白发/手捧四季/脸颊飞虹……”正如主题歌《重逢》所唱的那般浪漫与传奇,8月17日,通辽市“一带一路·敖包相会”主题活动开幕式在享誉“天下第一敖包”的科左后旗阿古拉旅游区盛大举行。当日,来自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缅甸、伊朗等国内外嘉宾,以及“一带一路”沿线28个国家的40对情侣欢聚敖包相会的地方——通辽,游最美草原,见证最圣洁爱情,品味这里的原始、纯粹、圣灵与神秘。

迎宾仪式:草原敞开宽广的怀抱

清晨,阿古拉草原从沉睡中睁开朦胧的眼睛。身着节日盛装的蒙古族群众三五簇拥着来到通辽市“一带一路·敖包相会”主题活动开幕仪式现场。作为迎宾大队,今天,他们展示着科尔沁草原形象,展示着马背民族风情。

对于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来说,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感受到他们最热情的礼遇,是他们最为欢愉的事。而第一次迎来28个国家的情侣,也是一件极为开心的事。所以,每一个人都表现很兴奋和积极。距离开幕式还有两个小时,迎宾队伍早早就来到活动现场。“我们就是想准备好好的,然后让远道而来的客人看到我们阿古拉草原的热情和好客。”

这边,迎宾人员整装就绪,那边的蒙古包里,首届工艺美术大赛参赛展厅的大师们也开始忙碌起来。马鞍制作、蒙古刺绣、四胡演奏、马头琴制作等等,蒙古族特有的民族文化与传统技艺在这里一览无余。“这次我带了48幅作品,包括蒙古族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展现一个原生态的草原生活。”蒙古族刺绣好手阿西玛看到记者细致的观看每一幅刺绣作品,老人兴奋地说,得知通辽市将要举办“一带一路·敖包相会”主题活动后,老人激动得睡不着觉,她在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工艺美术大赛,就为把优秀草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给世人。“蒙古族刺绣是一门特别实用,特别单纯的,用于服装制作上的民族技艺,盘绣、丝绣、贴绣和刻绣四大技艺的存在都是为生活和生产服务。”拿起一个马鞍,阿西玛告诉记者,祥云期望骑手和马匹身轻如燕,万字花纹和蝙蝠象征吉祥如意,小小马鞍上寄托了刺绣者对骑手无尽的祝福和期望。“希望这些刺绣作品,让国内和国际的友人能够更好地了解通辽,了解科尔沁草原,传播咱们的民族文化。”

“祭敖包”祈福 传承古老草原文化

传统的祭敖包大典充满了神秘感,当日,记者在民俗祭敖包大典活动现场看到,无论男女老少,都一脸虔诚。喇嘛诵经,唱祝赞歌……人们屏息注视祭敖包过程,并不时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敖包又称脑包、鄂博,蒙古语“堆子”之意,原是以石块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记。因为草原广阔无垠,故在游牧交界之所或在辨别方向上垒石为记,称敖包。由于蒙古族牧民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祭敖包的形式各异,一般都是在夏历五月下旬六月上旬,有的地方在七、八月份。祭祀时,非常隆重、热烈,几十里、上百里远的牧民们都要坐着勒勒车,骑马或乘车带着祭品赶来。有条件的地方,还要请上喇嘛穿起法衣戴上法帽,摆成阵势,焚香点火、诵经。参加祭祀仪式的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求降福,保佑人畜两旺,并将带来的牛奶、酒、奶油、点心、糖块等祭品撒向敖包。通常在祭典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有的青年男女则偷偷从人群中溜出,登山游玩,倾诉衷肠,谈情说爱,相约再见的时日,便在敖包的地方进行“敖包相会”。

相传在很久以前,蒙古族的牧人们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丧葬为天葬,尸体放在全是木制的“勒勒车”上漫无目的地在草原上行驶,什么时候尸体掉下来,就在什么地方自然露天安葬。牧人们因为思念亲人,每年都想到安葬亲人的地方悼念。可茫茫草原,到哪里去找安葬地点呢?于是,随着对自然和动物的进一步了解。他们想出来一个办法,那就是安葬亲人时,随车带着一峰驼羔,在安葬的地点将驼羔的血液放掉一部分。第二年将驼羔的母亲或已二岁的驼羔带上,沿着大致的方向和路线去寻找。如果发现母驼或驼羔在某一处不肯前行或悲鸣,那就是安葬亲人的地点。这时,牧人要垒几块石头或洒几把土,来祭祀亲人,求得亲人的祝福。如此沿袭,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形成了敖包。最初的敖包是在游牧交界之处及道路上用石块或泥土堆积起来以作标记的石堆或土堆。后来逐渐被视为神灵的居所,被作为崇拜物加以祭司和供奉。于是,原来的界标、路标就变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护神等神灵的场所,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址建造。祭敖包的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形成了今天的“祭敖包会”。

40对各国情侣情定“科尔沁婚礼”

科尔沁草原上为蒙古族青年举办的婚礼是一场盛大的庆典。对蒙古人而言,当儿子“脚能够着马镫,手能搭上鞍鞒”,做父母的就要开始操心孩子的婚事了。

“今天,最高兴的莫过于拉木苏阿爸和海棠阿妈了。因为今天是他的爱子巴特尔与孟根花新婚盛典的日子,十里八村的亲友和乡邻们都满怀喜悦过来帮忙。”主持人一旁解释着,姑姑嫂子忙着准备迎亲马队的物品,巴特尔的小伙伴也都准备乐器,因为一场即将到来的喜事,草原人家瞬间热闹了起来。

收拾妥当,家族长一声令下,迎新马队昂首出发,哒哒的马蹄携带着满满的祝福,向着幸福出发。

迎亲马队来到新娘毡房时,蒙古族婚礼独特的闭门礼开始了。帅气的新郎被女方亲友拦在了门外,想要迎娶新娘过幸福的小日子?行!先过伴娘的关!抛、拦、拉、拽、轰……姑娘们对于如何拦截新郎那是得心应手,急得新郎抓耳挠腮,那着急又忧愁的模样,逗笑了所有在新娘家的亲友。

经过斗智斗勇的闭门礼,姑娘们终于放过了一脸诚恳的新郎,这时候新郎迎来了幸福时刻,刚刚还在为难他的伴娘们,在赞美诗中,将阿爸阿妈赏赐新郎的全鞍马、衣服、腰带、靴子、蒙古刀、火镰、荷包、弓箭等物品一一准备妥当,几分钟时间,一个帅气俊朗的新郎便出现在众亲友面前。

向佛齐磕头,拜别阿爸阿妈,载着新娘的勒勒车迈上了送亲的路。

送亲途中,新郎手持长弓,远射一箭,箭落之处就是长生天指引的吉祥之地,新郎、新娘下车、下马,在此地举行隆重的仪式,感谢长生天赐于他们的幸福,感谢草原赐给他们新的生活。

巴特尔与孟根花步入婚姻殿堂的场景,不仅感动了记者,还感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40对新人。来自英国伦敦的Daisy16岁接触中文学习,从此跟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学中文,研究中国旅游,来到中国工作,找到中国爱人。看到远处巴特尔、孟根花幸福地跳起了安代,Daisy情不自禁的抓着爱人的手,也加入了其中。“这里的一切都很迷人,人们热情,草原漂亮,婚礼又很感人,感谢一带一路活动,它让我们有了这样美好的记忆。”

整个科尔沁婚礼仪式,不仅是一场爱情的盛典,更是一场圣洁礼赞。

“奔赴一场千年之约/就在这敖包相会的夜晚/款款安代马头琴声/只为久别重逢……”在这优美旋律中,通辽市“一带一路·敖包相会”主题活动开幕式步入尾声。我们相信,“敖包相会的地方”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里,成为人们心中最美丽的风景。(文图/记者 李肖峰 沈慧莲 康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