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让外来人员的明天更美好

魅力霍林河 1970-01-01 08:00:20

原标题:【深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让外来人员的明天更美好

◎引子

早上6点起床,送孩子上学,8点赶到工作单位做保洁,中午在单位吃饭,然后一直工作到下午5点半。这几个时间点记录了“城里人”郭红霞一天的生活,而一个月这样的生活可以让她赚到2200元钱。目前,郭红霞在首府租房已近八年,她渴望通过努力在城市安家,渴望在万家灯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灯……而郭红霞不知道的是她的愿望即将成真。

今年9月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9月18日,自治区公安厅召开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实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区户籍制度改革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这三项人口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此次内蒙古自治区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自治区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总队长闫广林在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表示。这也标志着,许多习惯被定格为“农民”的农业人口,将突破“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边界,与城镇居民一样,理直气壮地跨入“居民”的行列。同时,这也意味着我区城乡户口一元化步伐将加快,“农转非”、“城里人”、“乡里人”等很多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叫法也即将成为历史名词。

渴望在城里扎根

“城里红火”是吸引郭红霞一家从清水河县来到首府市区的一个重要原因。郭红霞的丈夫是一名维修水电的技工。为了全家人住在一起和感受城市人的生活,8年前,她带着1岁的女儿来到呼市,租上了房子,打起了工,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如今,已经习惯了朝九晚五作息时间的郭红霞,在闲暇时也会有一丝忧虑和困扰:农村是不想回去了,可是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城里人”?

郭红霞拥有城市户口的愿望,在这个城市生活了8年之后还是没有实现,今后还会出现什么样的烦恼她还不知道。她只知道,户口问题这些年来一直困扰着她,影响着她的生活,而且已经明显地影响到下一代的教育和成长。

“即使生活苦,我们也想留下来。”郭红霞说,自己期待的不仅是进城,更渴望融入城市,成为真正的“城里人”。

31岁的王宇飞,家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2010年大学毕业,由于对城市生活充满憧憬,他留在了这里。虽然在这里无依无靠,但是通过奋斗,5年过去,王宇飞娶了媳妇儿,有了稳定的工作,俨然已经融入这个城市,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而唯一让王宇飞小两口有些头疼的则是夫妻俩都是外地户口,由于没有买房,自己和妻子的户口也无法迁过来,这也让小两口的“宝贝计划”一拖再拖……

采访中记者发现,随着高校毕业生自由择业政策的实施以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从事非农产业,像郭红霞、王宇飞们一样的“城里人”越来越多,他们表面上和城里人一样工作、生活,而实际上,却因为一纸户口,长期得不到城市的真正接纳,成为游走在城市边缘的“乡里人”。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而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不仅通过户籍限制制约了人口流动,而且与社会保障和福利挂钩造成户籍歧视,使得流动人口难以与当地固定人口享有同等的市民待遇。这不但没有实现流动人口真正的城镇化,而且违背了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理念,更是直接影响了不同户籍人口的收入与消费,制约了内需的扩大。”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何生海认为,推行户籍制度改革,消除户籍红利,取消户籍歧视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和核心。

[1][2][3]下一页尾页